精彩评论








你有没有想过今天刷的信用卡,明天借的消费贷要是还不上,会怎么样?不是简单的罚息那么简单,银行、网贷平台或许派人来你家敲门,电话轰炸让你崩溃,2023年数据显示超30%的年轻人因金融分期逾期被催收,其中10%经历了上门催收,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人正在经历的噩梦!
其实我身边就有例子。小李去年为了买手机办了分期结果工资没到账,逾期了,起初以为打个电话就完事,结果第二天穿着制服的人直接敲他家门!你想想大清早听到敲门声开启门是陌生人的脸,问你“欠的钱什么时候还”,那感觉简直像晴天霹雳!这已经不是钱的事了是尊严和生活的双重打击!
一般而言逾期超过60天,银行或平台就可能启动上门催收。不过不是所有情况都一样。比如你欠的是正规银行信用卡,可能没那么快;但要是网贷,尤其是那种小平台可能30天不到就有人找上门了!2022年央行报告显示网贷逾期30天内上门率高达15%,而银行信用卡只有5%。你欠的是谁的钱真的很关键!
化解办法逾期后第一时间沟通平台解释情况,哪怕只是争取几天宽限期,别等电话轰炸着手再行动!
你或许会问他们上门能干什么?其实正规催收只能沟通不能动粗,不过你听听门外那“咚咚咚”的敲门声,再看看邻居投来的奇怪目光,心里能好受吗?更别提催收员那“你再不还,咱们就报警了”的威胁,其实这些都是吓唬人的。依照《催收行为管控规范》,他们不能侮辱、恐吓你。
化解办法录音!全程录音!一旦对方越界比如拍你照片、威胁家人,这就是违规证据。记住你的权利是受保护的。
其实电话催收成本高、效果差,尤其是现在大家手机号都换得勤。上门反而更直接!我有个朋友欠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钱,逾期两个月突然收到通知说有人要上门。他当时吓得直接借了钱还上!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制造恐慌,让你赶紧还款。2021年调查显示,上门催收的还款达成率比纯电话催收高40%!
解决办法自觉出击!别等他们找上门本身先沟通平台提出分期还款方案。许多时候平台更愿意接纳部分还款,也不愿意走上门这一步。
其实许多上门催收是能够避免的。关键在于“早沟通”。我见过不少人明明只是差几百块结果硬撑了几个月,最后平台直接派人来。你想想要是当初主动说“我下个月还”,可能根本不会有人上门。2023年某大型银行数据显示,主动沟通的逾期客户中,只有2%经历了上门催收,而不沟通的直接高达35%。
解决办法:设定还款计划!哪怕只能还一点也要让平台知道你在奋力。比如,欠5000每月还500持续还,比一次不还强得多!
万一真有人上门别慌!检查对方证件。正规催收人员务必佩戴工作证,否则能够谢绝沟通。保持冷静。记得有个案例杭州一位女士逾期后催收员上门时她直接报警,结果发现对方是假冒的。录音、拍照、报警都是你的武器。
解决办法:不卑不亢,可以说“我正在奋力赚钱,下个月一定还”既表明态度,又争取时间,记住你的目的是解决难题,不是对抗。
其实逾期不只是催收那么简单,它会像一颗定时炸弹作用你的信用登记。2023年征信显示,因逾期被列入黑名单的人,有68%在两年内难以申请任何贷款,更可怕的是有些网贷平台会把你的信息卖给其他公司,致使你被各种广告轰炸。你想想手机一天到晚收到“XX贷款,秒批”的短信那感觉,简直要疯!
解决办法:查询自身的信用报告!每年可以免费查一次看看有没有错误登记。假若发现逾期不是自身的疑问,可以申请异议解决。
其实随着监管强化,催收正在缩减。不过技术催收可能将会兴起。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你的消费习惯,精准催收,更可怕的是有些平台已经开始用AI机器人打电话,24小时不间断!你想想半夜被机器人叫醒那感觉,比催收还让人崩溃。
解决办法:学会“断联”!不是不还钱而是缩减不必要的沟通。比如换个工作手机号只留一个固定沟通形式给平台。
其实现在最大的争议是:催收能不能联系家人?依照条例只能联系家人核实信息,不能需求家人还款。不过现实中很多催收员会绕过这个条例,比如“你儿子欠了钱你帮他还”这类话,更过分的是有些会去单位!2022年就有案例一位老师因网贷逾期被催收员找到学校,造成被解雇。
解决办法:收集证据!一旦家人或单位被扰,可以起诉平台。记住你的权受法律保护。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逾期的人不是还不起,而是不知道怎么办?其实金融分期逾期就像一场考试,规则你不知道怎么通过?从今天起记住这些方法别让逾期毁了你的生活!毕竟生活已经够难了何必再给本身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