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法律

逾期

分享
逾期

现在的催收还敢打通讯录吗?

杨泽昊-法务助理 2025-07-15 11:33:17

现在催收还敢打通讯录吗?这个难题我真想问问那些曾经被催过的人。

朋友的遭遇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跟我说了一件事儿,他说有一次因为信用卡逾期,催收公司直接打电话到他家里,还说要沟通他的家人。

我当时就问他“你当时没报警吗?”

他说:“报警也没用啊他们知道你的信息还知道你家人的电话。”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些催收公司早就把你的通讯录给“整理”好了。

那现在呢? 还敢不敢打通讯录?

过来人的经验

我有个亲戚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他那时候是贷款逾期结果催收人员不仅打了他本人的电话,还打了妈、他老婆、甚至他同事的电话。

最后他老婆都受不了了,直接去报警。

现在的催收还敢打通讯录吗

但说:“这个属于民事纠纷咱们管不了,”

你说气不气?

所以现在许多人说“现在催收都不敢打通讯录了。”

但其实不是不敢而是怕被。

一旦被他们的业务就或许被限制,甚至被封号。

不过有些人还是敢打。

比如有些小贷平台或是部分不正规的催收公司。

他们觉得只要你不报警,就不算违法。

可难题是你真的愿意让别人知道你欠钱了吗?

我的亲身经历

我本身也经历过一次催收。

那是在去年年底我因为工作变动,工资延迟发了几天。

结果第二天我就接到一通陌生电话。

对方说:“你是XX公司的客户吗?你有笔贷款逾期了。”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我赶紧问:“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

对方说:“这是自动拨打的,”

我一听就笑了心想?哪有什么分明是人打的。

后来我查了一下发现他们确实有我的个人信息。

涵盖我的手机号、家庭住址,甚至还有我父母的沟通办法。

那一刻我真的有点害怕。

所以我现在特别留意保护本身的。

比如我不随便在APP上填身份证号,也不随便授权通讯录。

防人之心不可无。

虽然现在法律对催收行为有了部分规范,但并不是所有的催收都守规矩。

假使你也被催收扰了,一定要保持冷静。

不要轻易透露自身的信息。

也不要轻易信任对方说的“不还钱就起诉你”之类的恐吓。

很多都是心理战。

你能够先核实一下自身是不是真的有债务。

倘若有的话再考虑怎么化解。

但倘若根本没有这笔债务,那就更要警惕了。

这可能是诈骗。

我提议大家:

  • 不要轻易接陌生来电尤其是涉及金钱的。
  • 不要随便授权通讯录权限,防止信息泄露。
  • 遇到催收扰按时保留证据,必要时能够报警,
  • 强化防范意识别让本身成为“目标”,

虽然现在催收公司不敢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打通讯录了,但风险依然存在。

咱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身的信息,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毕竟欠钱的是你,但被扰的也是你。

谁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你没钱了吧?

现在催收还敢打通讯录吗?

答案是有时候敢有时候不敢。

但不管敢不敢我们都要做好筹备。

别让催收成了你生活中的“常客”。

安全第一防患未然。

——一个过来人的提示。

精彩评论

头像 段俊驰-上岸先锋 2025-07-15
催收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采取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催收。例如,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等正规渠道与债务人沟通,并明确告知其还款义务和逾期后果。 如果债务人确实存在还款困难,催收人员可以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或者引导债务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债务问题。 综上所述,催收人员不敢随意爆通讯录。
头像 卢昊-养卡人 2025-07-15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根据《人民个人信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未经借款人同意,网贷平台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所以,现在很多平台都不敢随意爆通讯录了。 那么,现在网贷逾期还会爆通讯录吗?答案是有可能,但几率不大。如果借款人逾期严重,平台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发送逾期短信、打电话催收等。当联系人明确表示“别再打来”,催收必须立即停止。这彻底堵死了某些机构“打爆20个亲友电话逼还款”的灰色手段。就像杭州张女士的经历:因儿子网贷逾期,她每天接到威胁短信,现在只需一句“我拒绝接听”,就能切断扰。 三:严防泄露 新规要求催收对话中禁止提及欠款金额、逾期天数等敏感信息。
头像 萧锋-已上岸的人 2025-07-15
现在催收有严格的限制,催收不会猖狂到段时间内把你的通讯录都打一遍。
头像 章浩-财富自由开拓者 2025-07-15
伴随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催收行业问频现,其中爆通讯录行为成为广泛争议的焦点。2025年,我国出台个人信用催收行为规范,明确将爆通讯录行为列为违法违规行为,严令禁止。新规定的约束下,催收公司不得随意拨打欠款人亲友电话,不得故意泄露欠款人,以爆通讯录的方式施压。这一新规引起了全民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催收行业也在不断演变。2025年,催收的方式和手段已与以往大相径庭。尽管法律法规日益严格,但一些催收公司依然选择通过爆通讯录等方式进行催收,给借款人及其亲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压力。本站将探讨2025年催收行业的现状、催收方式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头像 阮明-律界精英 2025-07-15
保护意识的增强,催收行业面临的合规性挑战逐步加大。2025年起,催收行业禁止爆通讯录已成为明确的法律要求。这意味着,催收公司债务催讨过程中,不能再扰债务人的亲友、同事、或其他联系人来施加压力。这项禁令一方面响应了公众对保护的呼声,另一方面也促使催收行业转型升级,找到符合规制的催收方法。合理规范催收行为 第一点呢,就是不能找借款人的通讯录里的人去催收,更不能把通讯录里的人都扰一遍。第二点啊,催收这事得有个时间限制和次数限制,特别是打电话催收,只能在上午8点到晚上10点之间打,而且一天最多打3次电话。要是上门催收的话,一天最多也只能去一次。网贷逾期的正确姿势 所以啊。
头像 邴航-上岸者 2025-07-15
催收方执行催收任务时应谨慎避免爆通讯录行为。 爆通讯录的法律风险及后果 根据新规,爆通讯录行为一旦被确认,涉事催收机构或个人将面临多重法律责任。是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整改乃至暂停营业等。债务人及其亲友可依据个人信息保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对于故意侵害公民且造成严重后果的。
头像 温静-债务顾问 2025-07-15
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6月25日,她在“××快贷”的还款日刚过一天,就接到了催收电话。她想跟对方协商延迟还款,但对方拒绝了。不久,催收电话就打给了她手机通讯录里的所有朋友和家人,还发了相关短信息。 “‘××快贷’委托第三方对我进行催收,向我的通讯录联系人透露我的欠款事宜。
头像 高驰-债务代理人 2025-07-15
现在催收一般不敢再爆通讯录了。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对个人保护的日益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得到了加强。催收行业也受到了严格的监管,违规催收行为,包括未经允许就公开或泄露债务人的个人信息,如通过爆通讯录的方式来施压,已经明确被法律禁止。如果催收公司或个人被发现使用非法手段进行催收。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最新文章
随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