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哥们儿你信不信?四天时间从辽宁鞍山一路向西直奔新疆吐鲁番,真能看透西域的“”?
我是谁?一个在鞍山钢铁厂旁边长大的普通工人,土生土长的东北爷们儿,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日子过得像铁轨一样直,也像铁轨一样有点单调。
但心里总有个声音在喊去新疆, 那里是传说中“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有葡萄架、坎儿井、火焰山……
今年夏天我咬咬牙,请了四天假买了张票,就这么出发了,出发前我妈还念叨“就四天?别折腾了,” 我笑着说“妈您就等着听我的‘西域报告’吧,”
哐当哐当从鞍山出发,一路向西,第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上。
他问我“大叔您这是要去哪?” 我说“吐鲁番。” 他眼睛一亮:“吐鲁番。那可是个好地方火洲啊。”
聊着聊着他给我看了他博客的草稿,上面写着:“四天看透西域?天真!” 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这趟旅程注定要打脸?
食物 | 价格 | 评价 |
盒饭 | ¥30 | 凑合能吃 |
泡面 | ¥15 | 还是家里的香 |
(上的饭真是不敢恭维,还好我带了点干粮。)
终于抵达乌鲁木齐,已经是第二天下午。出站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气温接近35度但空气比东北干燥多了。
我住进了站附近的一家青旅,老板是个维吾尔族大哥,热情得像火一样。
下午我去了国际大巴扎。那场面简直了!彩色的衣服、烤肉香、悠扬的音乐…… 和鞍山步行街完全是两个世界。
我在大巴扎买了块花头巾给我媳妇花了¥50,感觉挺值。
一大早我就坐上了去吐鲁番的大巴。车程大约3小时窗外的景色越来越荒凉,戈壁滩、红柳、骆驼刺……
中午抵达吐鲁番气温直接飙到42度!我穿着短袖都觉得像进了房。
下午我去了火焰山。那山真像着了火一样红彤彤一片,导游说“夏天来这里地表温度能达到70多度,鸡蛋都能煎熟!” 我看着那热浪翻滚的山,心里直打鼓:“这地方人怎么住啊?”
晚上我在一家维吾尔族餐厅吃了抓饭和拉条子。味道确实不错就是太油了,吃多了有点腻。
饭后我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着老板弹冬不拉心里感慨:这和我想象中的西域有点不一样。
最后一天我去了葡萄沟。满眼都是绿色的葡萄架,像一条绿色的长廊。葡萄藤下维吾尔族老乡们正忙着剪葡萄,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买了一串无核白葡萄放进嘴里,甜得像蜜一样。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什么。
我走到一个正在休息的老乡旁边,问他:“大叔您觉得这里怎么样?”
他抬起头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得很!”
我又问:“那您觉得一个外地人,几天能看懂这里?”
他哈哈大笑:“看懂?没那么简单! 但只要用心总能看到部分真东西。”
四天时间从鞍山到吐鲁番,我看到了火焰山的酷热,葡萄沟的甜蜜大巴扎的热闹,坎儿井的智慧……
但我真的看透西域的“”了吗?
现在想想四天时间太短了。 我就像一个走马观花的游客,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但这四天也让我理解了部分东西:
回鞍山的上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里想也许下一次我会再来看你们用更长的时间,更用心地去感受。
(上的我看着窗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