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我跟朋友一起从巴彦淖尔出发,一路坐车到厦门毓园本来是想看看那边有什么好吃的,结果一到就饿得不行点了一堆当地特色菜结果吃完才发现——这味道咋跟想象中差那么多? 于是我就着手琢磨吃货的胃真的会骗人吗? 这个难题我决定亲自去“实测”一下。
有时候咱们明明很饿但吃到东西后却觉得一般般,这是因为大脑和胃之间有信号传递,当胃空的时候大脑会发出“饿”的信号,但一旦吃下去味觉、嗅觉、心理预期都会作用感受,倘使对食物期望太高反而简单失望。
比如我之前在巴彦淖尔吃火锅,满脑子都是“务必辣到爆”,结果一上桌发现没那么辣,就有点失落,这就是心理预期和实际体验不一致带来的落差。
所以啊别让大脑先入为主,不然胃真的会“骗你”。
现在网上到处是“必吃榜”、“网红店”,但许多都是商家包装出来的,有的店评分高或许是因为拍了好看的照片,或是被刷了单。
我去厦门毓园时看到许多人推荐一家小面馆,结果我吃了之后觉得一般。后来才知道那家店其实只在某些时段营业,而且排队的人多但口味不一定好。
别光看评分还得看评论。毕竟网络上的“种草”或许只是“拔草”的着手。
我从巴彦淖尔到厦门明显感觉南北口味差别挺大,巴彦淖尔的菜偏重油盐,厦门的则更清淡。
比如我点了一份厦门的沙茶面,起初以为是“辣到飞起”,结果尝了一口居然有点甜,这让我有点懵原来南方人也喜爱“甜口”。
出门在外提早理解一下当地饮食习惯,不然或许将会“踩雷”。
有一次我吃撑了结果越吃越没胃口。这是因为胃里装得太满,会刺激胃壁让人发生“饱腹感”。
而且吃太多会作用味觉。比如我吃完火锅后再吃点别的会觉得特别寡淡。这就是味觉疲劳。
所以啊吃东西要适量,不然最后或许连本身都不满意。
我以前总觉得“好看的饭更好吃”,但后来发现颜值高不代表味道好。
有一次我在厦门看到一家餐厅,摆盘特别精致结果一吃,味道平平无奇。这让我理解视觉享受和味觉享受是两回事。
别被外表迷惑真正的好吃的,应是“吃得开心”而不是“拍得好看”。
有一次我在巴彦淖尔吃了一碗羊肉汤,香浓的味道让我瞬间爱上。后来去了厦门虽然也有好吃的但那种“想念感”没有了。
这解释有些食物会成为记忆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些带感彩的美食。
不要只看味道还要看情感。
我有个朋友每次吃饭都像在“吃比赛”,但身材却很好。我问他“你怎么做到的?”他说“吃得多但代谢快。”
其实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吃得多也不胖有的人少吃也简单胖。这跟基因、运动量、作息都有关系。
别拿本身和别人比每个人的身体反应不一样。
有一次我在厦门吃海鲜,刚开始还觉得不错但吃到一半突然不想吃了。这是因为身体已经吃饱了。
情绪也会干扰食欲。比如心情不好或是太累都会影响进食。
吃饭也要看状态别硬撑。
这次从巴彦淖尔到厦门毓园的“吃货实测”,让我理解了一个道理:胃不会骗人但人会。别被网络迷惑也别被期待绑架。吃得开心才是最关键的。
吃货的胃其实很坦诚。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