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条新闻说有个学生从衡水一中毕业后,直接奔向乐山大佛打卡,结果高原反应加水土不服,直接“emo”了三天,这让我想起自身当年从高考地狱模式突然切换到旅游度假模式,也是各种不适应,感觉许多人都是这样习惯了“衡水模式”的紧绷,突然面对“乐山大佛模式”的自由,就像手机突然从5G切换到2G,直接卡死机了。
简单说就是“冲突”,衡水模式是高度计划化的,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学习、几点睡觉都精确到秒。而旅游是“佛系”的今天想去哪就去哪明天或许睡到中午。这类切换就像你习惯了用计算器,突然让你用算盘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大脑宕机习惯了高强度运转突然没事干反而会焦虑。
身体长期坐着学习突然要爬山涉水,膝盖和脚踝会集体罢工,
心理落差习惯了“卷王”身份突然变成“躺平族”会有身份认同危机。
这事儿吧得像换手机壳一样循序渐进,不能说昨天还在刷题今天就直接去爬峨眉山。
先做“压力释放操”比如先放个短假去个离家近的地方比如石家庄到邯郸,适应一下自由的感觉。
备好“应急预案”:比如带本书万一突然不知道干嘛还能假装文艺青年,
保持“最低限度的自律”:比如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不然身体会疯狂提示你“我还能学”,
学会“断舍离”比如扔掉高考复习资料,不然看着它们会忍不住想“我卷了个啥”。
这得看你是哪种“衡水人”。
喜爱“精准控制”的:
这病啊得治,
症状1:总想打卡发朋友圈证明本身“见过世面”。
解药:开启手机相册发现拍的全是脚丫子然后破罐破摔。
症状2:看到人多排队第一反应是“算算平均等待时间”。
解药:直接舍弃排队去旁边的冷门景点然后发现本身才是那个“奇葩”。
症状3:晚上失眠脑子里还在过知识点,
解药:Ctrl+Alt+Del然后看个喜剧片,直到笑到缺氧。
既然改不了卷王DNA那就把攻略也做成衡水模式:
景点 | 游览时间 | 必打卡点 |
乐山大佛 | 早上7:00-9:00(人少光线好) | 佛脚下的“天下第一厕所”(真事) |
峨眉山 | 下午4:00后(避峰) | 报国寺门口的“学霸猴子”(会抢书看) |
不是让你在景区刷题而是:
每日三件事:
衡水人最怕的就是计划外!
方案A:筹备“万能应急包”里面务必有:
旅游后遗症回来后总想躺着看到书就想跑。
强制疗法
第一天看一部励志告诉本身“我还能卷”。
第二天设定“返岗计划”精确到每小时。
第三天:开启课本然后发现旅游时晒黑了,字都看不清了。
终极奥义:下次旅游前先问本身——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 答案一般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