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朋友小王在闲鱼上花了小几千块买了个所谓的“明代玉貔貅”,结果找专家一鉴定,竟然是现代仿制品!这事儿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现在市面上假的古董可真多啊。那些卖家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出土文物”、“皇家御用”,听得人云里雾里。咱们普通老百姓哪懂那么多专业知识?今天我就把我查到的资料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大家避坑省钱,少走弯路!
下面这些问题可是我踩过坑后才总结出来的,每个都很关键!
明代玉貔貅用的玉料大多是和田玉,但那个年代的工艺水平有限,玉料质地不太均匀,经常能看到一些天然的杂质和纹理。现在市面上很多仿品用的是新开采的玉料,质地特别纯净,一看就假得离谱。明代工匠还会故意保留一些玉皮,增加古朴感,这点是现代仿品很难复制的。我个人觉得,真正的古玉有那种“岁月的痕迹”,拿在手里感觉特别沉稳,不是那种亮得刺眼的新鲜感。
明代玉貔貅的雕刻风格比较粗犷,线条不会太精细,特别是貔貅的嘴巴和爪子部分,经常能看到明显的刀痕。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动工具,全靠手工一点点琢磨,所以每个作品都有独特的“手工感”。现在的仿品为了追求完美,雕刻得特别精细,连毛发都一根根刻出来,反而失去了明代那种“大巧若拙”的感觉。我看过一个真品,貔貅的眼睛部位只有简单的两道刻痕,但神态特别传神,这就是高手和机器的区别。
明代玉貔貅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摩挲,表面会形成一层自然的包浆,摸起来温润如脂,颜色均匀分布。假的包浆是做不出来的,要么太均匀,要么就是用化学药品腐蚀出来的,看起来特别假。我朋友买那个假貔貅,包浆看着像涂了一层蜡,而且颜色特别死板,一点变化都没有。真正的古玉包浆是活的,能在不同光线下变幻颜色,那种感觉就像老朋友一样,越看越有味道。
这个问题可把我问住了,原来明代玉貔貅的价格跨度特别大。普通的可能也就几千块,但如果是精品,比如有明确皇室款识的,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是那种几千块的“普品”,很多都是仿品。我建议普通人收藏的话,最好不要追求那些天价的东西,容易上当。我后来发现,有个靠谱的渠道是去正规拍卖会的预展,虽然买不起,但可以学习真品特征,心里有个数。
主要是市场需求大,而且利润高啊!现在很多人迷信貔貅能招财,加上“古董”这个概念自带溢价,所以仿制品层出不穷。那些卖家还特别会讲故事,什么“祖传”、“出土”之类的,听得人晕头转向。我后来才明白,真正懂行的人根本不会随便说这些话,反而会告诉你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工艺特点。现在网上还有“古董鉴定”的直播,那些主播说得头头是道,结果鉴定证书都是自己开的,真是个黑色幽默。
关于开光,不同流派说法不一,有的说必须在特定日子由特定人进行,有的说不需要仪式。我个人觉得,如果是真的古玉,它本身就承载了历史和人的情感,开不开光其实没那么重要。我朋友买貔貅就是为了心理安慰,结果卖家说得神乎其神,什么“必须用特定矿泉水清洗”,结果还不是假的。现在很多商家把开光搞得特别复杂,就是为了多收钱。咱们普通收藏,还是把重点放在真伪鉴定上吧。
现在有些仿制品会用强酸强碱处理,让玉看起来有古旧感。这种玉摸起来特别滑,而且颜色不自然,特别是边缘部位容易发白。我朋友那个假貔貅,用指甲一划就感觉底下颜色不一样,卖家还说是“岁月侵蚀”,真是笑死人了。真正的古玉就算有侵蚀,也是均匀自然的。现在还有用激光雕刻的仿品,刻痕特别死板,没有手工的灵动。建议大家买的时候多对比,真品和仿品的差距其实挺明显的。
雷区太多了!比如卖家保证“绝对真品”但不开检测报告的;价格低得离谱的;卖家特别着急让你付款的;鉴定证书看起来特别假但卖家坚持说“权威机构”的。我朋友就踩了价格低的雷,那个“明代”貔貅才两千多,结果鉴定费就花了好几百。现在有些鉴定机构还收高额鉴定费,结果只给一张模棱两可的证书。我的建议是:多看少买,不懂就问专家,别贪小便宜,收藏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别指望一蹴而就。
收藏古董玉器是个技术活,也是门学问。咱们普通爱好者,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学习、多对比、多请教。遇到不懂的,千万别不好意思问,毕竟钱是自己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大家,避免重蹈我的覆辙!毕竟,收藏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添堵,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