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翡翠原石的世界充满了神秘与未知,其中雾层的存在,就像一层薄薄的纱,掩盖着内部的秘密。雾有厚有薄,一般来说雾越薄种越老,它能说明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老还是种嫩,透明度好还是差,以及干净程度如何。
(第一种,黑雾出现黑雾的原石杂质较多,底部透明度差,是业内公认比较差的一种雾。)
(第二种,红雾原石出现红雾,说明它的铁含量高,铁元素严重氧化,石头内部的肉质发灰底子干。第三种,一般来说红雾和黄雾的出现预示着翡翠可能含有较高的铁元素,而高铁含量又会使翡翠的绿色调变得暗淡;相比之下白雾则意味着含铁量较低,更可能是纯净的硬玉岩,因此有可能产出高品质的绿色翡翠。)
翡翠原石的“雾”层是指存在于皮壳与内部玉质之间的一层半氧化或已经风化的硬玉物质。红黄雾层的材质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其中涵盖钠长石、角闪石、辉石等。这些矿物在翡翠形成进展中受到温度、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红黄雾层。具体而言,红黄雾层中的红色部分主要是由于铁元素的存在,而黄色部分则是由于锰元素的存在。红黄雾层还可能包含若干微量的其他元素如铬、钛等。
红、黄雾主要是由褐铁矿的胶体粒子凝聚而成的矿物质,因浓度不同而呈现出红、黄色。红、黄雾的特殊性与白雾有些相似,都是胶体粒子,个头都不小,故而渗透能力也很弱,穿透皮壳容易,但要想钻进玉肉当中则很难。
从原石的解剖面看,翡翠玉料从表到里由皮壳、雾、玉肉三部分构成,不同玉石类型的构成则有所不同。玉皮皮壳是包裹在翡翠原石表面的一种次生矿物质,其形如蛋壳,故而称之为皮壳或皮。
翁巴列敞口原石,这个位于新场区西北部、与老场区相邻的场口,虽不为大众所熟知,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资深藏家。其皮壳砂质、雾层玄机与种水矛盾,构成了一场场引人入胜的博弈。从黄白砂皮到冰种春料,从红黄雾层到玻璃种肉质,每一块原石都隐藏着无尽的惊喜与挑战。
雾的厚度变化大,薄的不足一厘米,厚的达数厘米之多,且同一原石中的雾厚薄也有变化。一般说来雾厚的其玉质往往不好,这也反映了翡翠原石的雾厚可能是玉质疏松而引起的,玉质疏松更容易受到风化。
颜色 | 特点 |
---|---|
白色 | 对绿色浸染作用小,底子干净,杂质少,种质老 |
黄色/黄褐色 | 含氧化铁,肉质可能出现绿色,但也有杂质多的情况 |
红色/红褐色 | 铁元素严重氧化,肉质发灰底子干 |
黑色 | 杂质较多,底部透明度差 |
雾层的存在,既可能是运气的象征,也可能是陷阱的预兆。对于翡翠原石的探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理解,才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