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让很多收藏爱好者又爱又恨的话题——高古玉的绺裂特征。这玩意儿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
我第一次接触高古玉的时候,也是被“绺裂”给整懵了。那会儿在朋友家看到一块清代的玉佩,表面有几道看起来像是裂痕的纹路,朋友说这是“老气”,但我心里直打鼓:这不是裂开的吗?后来才知道,这些“绺裂”其实是玉器在漫长岁月中自然形成的,是判断真假和年代的重要依据。
所以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能帮你们少走弯路。
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绺裂。简单来说,就是玉石内部或表面出现的细小裂缝或者纹理。这些裂痕可能是由于玉石形成时的地质运动、后期加工中的磕碰,或者是长期佩戴、埋藏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有些绺裂看起来像“蜘蛛网”,有些则是细如发丝。它们往往分布在玉器的边缘、凹陷处或者雕刻部位,是鉴别高古玉真伪的关键点之一。
因为绺裂是高古玉的“身份证”。新做的仿品通常不会有这种自然形成的绺裂,除非刻意做旧,但那种做旧痕迹往往显得生硬,不自然。
比如我之前买过一块“汉代”的玉璧,商家说是出土的,结果仔细看,那些绺裂太整齐了,就像用刀刻出来的,一看就不对劲。
这些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还需要结合其他特征一起判断。
很多朋友在购买高古玉时,容易犯几个错误: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买了一块“明代”的玉牌,说是从老宅子里挖出来的。结果到手后,我发现那块玉的绺裂特别“干净”,就像是刚切出来的一样,完全没有时间沉淀的感觉。
所以说,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我自己也走过不少弯路。记得有一次在地摊上看到一块“战国”的玉璜,表面布满绺裂,看起来特别有“历史感”。当时就心动了,结果回家一查,发现那块玉的质地不对,而且绺裂的分布太均匀,明显是人工做旧。
这次教训让我明白了:高古玉的绺裂是自然形成的,不可能那么“完美”。
特征 | 真品 | 假品 |
---|---|---|
绺裂分布 | 自然、随机 | 规律、刻意 |
光泽变化 | 有层次、柔和 | 单一、生硬 |
触感 | 有凹凸、细腻 | 光滑、冷硬 |
最后再强调一句:高古玉的绺裂是它的灵魂,不要因为它看起来“破旧”就放弃。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慢慢积累经验,就能避开很多坑。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故事,欢迎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