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玉表面氧化层?收藏家必看2025实测解析!3个秘籍揭秘如何辨别真伪,省钱攻略必看!

来源:翡翠
刘涛杰-翡翠投资 | 2025-07-10 16:04:1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老玉表面氧化层?收藏家必看2025实测解析!3个秘籍揭秘如何辨别真伪,省钱攻略必看!

你是不是也经常被那些“古玉”骗过?真的假的分不清,看着挺像,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其实啊,老玉和新玉的区别,关键就在**氧化层**上。

老玉不是说它多老,而是它经历了时间、环境、盘玩,慢慢形成的那层“包浆”。这玩意儿,是真·岁月痕迹,不是随便做出来的。

你知道吗?老玉的氧化层,就像是给它穿了一件“外衣”,颜色不一样,光泽也不一样。新玉呢,就像刚买的新手机,光亮得反光,没一点岁月感。

我之前就买过一个“老玉”手镯,结果回家一查,发现根本不是老玉。当时那个心情啊,真是又气又后悔。所以今天我就来跟你唠唠,怎么分辨老玉和新玉,尤其是它的氧化层。

什么是氧化层?

氧化层,其实就是老玉表面那一层“皮壳”。它不是浮在表面的,而是和玉质融合在一起的。

比如有些老玉,表面是灰白色的,像一层薄膜,特别薄,但是特别均匀。这就是典型的氧化层,是长期埋在地下,和土壤、水分、空气接触后形成的。

还有一种是**霜白层**,看起来像是结了霜一样,白中带灰,摸起来滑溜溜的,有点蜡质感。这种也是老玉的特征。

你要是看到那种表面特别光滑、亮得反光的玉,十有八九是新做的。因为老玉经过长时间的盘玩,反而会变得温润、亚光。

老玉和新玉的差别

**老玉有氧化层**,新玉没有。这个是最基本的区分点。

老玉的雕刻工艺更厚重、线条流畅,而且有磨损痕迹。新玉的线条太整齐,刀工太干净,反而显得不自然。

还有就是**包浆**。老玉盘久了,会形成一层油润的包浆,摸上去有种“润”的感觉,不像新玉那样干巴巴的。

我以前有个朋友,专门收老玉,他说:“看包浆,比看花纹重要多了。”这话我信,因为包浆是真的能体现年代感。

三个秘籍,教你辨别真假

1. 看氧化层的颜色和质地

老玉的氧化层,颜色偏灰白、黄白、青绿,而且质地细腻,像一层薄膜贴在玉上。新玉的表面要么太亮,要么太干,完全没有那种“老旧”的感觉。

比如有些老玉,表面会有小孔,像“汗毛孔”一样,这是老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形成的。新玉的表面是平滑的,不会有这些细节。

2. 用灯光照

找个强光手电筒,对着玉器照一下。老玉的氧化层会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柔和的光泽,而新玉则会显得很刺眼。

而且老玉的氧化层是“透”的,也就是说,光线可以透过它,而新玉的表面是“反射”的,光打上去就直接反弹回来。

3. 用手摸

老玉摸起来手感温润,滑滑的,有点油性。新玉摸起来比较干,甚至有点涩。

我以前有个老玉挂坠,盘了几年,现在摸着特别舒服,就像摸一块温热的石头。这种感觉,新玉是模仿不来的。

老玉变黑、变粘是怎么回事?

有些老玉会变黑、变粘,这不是坏掉,而是氧化层发生了变化。

比如,如果老玉埋在潮湿的土壤里太久,里面的一些矿物质就会渗出来,形成黑色的斑点。或者,水分蒸发后,残留的杂质会让玉变得黏糊糊的。

不过别担心,这种情况是可以修复的。只要用清水轻轻擦洗,再盘一盘,就能恢复一些光泽。

还有种情况是,老玉吸收了土壤中的有机质,也会让表面变色。这种颜色是“由内而外”的,不是表面一层,所以很难仿。

老玉的“包浆”是什么?

包浆就是老玉表面那一层“润”的东西,是氧化层加上盘玩后的效果。

老玉盘久了,表面会越来越油润,光泽也越来越柔和。这种光泽不是亮闪闪的,而是“哑光”的,看起来很有质感。

新玉就算你天天盘,也盘不出那种“老气”的感觉。因为它的结构是新的,没有经历时间的沉淀。

我以前买过一个“古玉”手镯,结果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为什么?因为它表面太亮了,完全没有那种“温润”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它是用酸蚀做出来的,虽然样子像,但完全没灵魂。

老玉的“橘皮纹”是啥?

老玉表面氧化层

橘皮纹是老玉的一种特征,看起来像橘子皮一样的细密纹理。

现代人用酸蚀来做假,但那种“橘皮纹”是仿不出来的。因为那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做出来的。

我之前看过一张老玉的照片,放大看,真的能看到那种细密的纹路,跟新玉的“人工刻痕”完全不一样。

老玉变绿是怎么回事?

有些黄白的老玉,会慢慢变绿。这是因为它们接触了空气、水、阳光等,导致内部的矿物质发生变化。

特别是高温潮湿的环境,更容易让老玉变色。如果你看到一块老玉突然变绿了,别急着扔,这可能是它“老化”的表现。

不过要注意如果是人为染色,那就不一样了。那种颜色是“浮”的,不会深入玉的内部。

老玉的三大特点

  • 氧化层明显,颜色与玉本身不同
  • 包浆温润,光泽柔和
  • 雕刻工艺厚重,有磨损痕迹

如果你是个收藏爱好者,一定要记住:**老玉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内在”**。

别被那些“古玉”忽悠了,多看看、多摸摸、多学学,慢慢你就懂了。

收藏这条路,越走越有意思,但也越走越难。但只要你用心,总能找到属于你的那块“老玉”。

最后送你一句话:**别怕花冤枉钱,但别怕被骗**。

祝你早日找到真正的老玉,盘出自己的“包浆”。

精彩评论

头像 赵强-用户 2025-07-10
玉的包浆是指玉石出土时,其表面与土壤和氧化铁锈斑粘合在一起,这些沉淀物质是由于玉在潮湿的地下环境中长期存在,使玉表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和氧化,形成一层浆状附着在表面,这些现象常被称为皮壳。 玉石出土后,经过长时间的盘玩。黄白老玉的变绿还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加速黄白老玉表面氧化层的形成,从而造成颜色变化。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也可能致使黄白老玉变绿。这是因为黄白老玉对光线非常敏感,长时间的日晒会使其内部的矿物质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颜色改变。
头像 乐洁-翡翠矿工 2025-07-10
古玉包浆,这一玉器表面的“氧化层”,其形成原因可主要归为两类:一是自然形成,二是通过盘玩塑造。在长时间的地下埋藏过程中,生坑古玉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结合其本身的材质特性以及精湛的工艺,共同在玉器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层。正是这一氧化层,赋予了古玉由内而外、温润如玉的光泽。
头像 史雪-翡翠零售 2025-07-10
组一:阴刻线、表层(白玉)组二:谷纹阴刻线、毛孔(青玉)阴刻线、蚀斑(青玉)表层(白玉)阴刻线、表面(白玉)从以上五组图片中可以看出,同是和田玉,氧化层却不一样,图一的橘皮纹特征明显,现代有酸蚀仿橘皮纹,但是上面的光泽是不可仿的。 氧化作用:和田玉表面的氧化作用也会致使霜白层的形成。在长期的氧化进展中,和田玉表面会逐渐形成一层氧化层,呈现出霜白色。 和田玉老玉表面霜白层是什么情况 和田玉老玉表面的霜白层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头像 朱丹-翡翠达人 2025-07-10
不过呢,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有些老玉啊,可能是埋在地下太久,土壤里的矿物质跟玉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若干氧化物像铁锈一样的东西,就会让玉表面变黑。还有呢老玉长时间放在潮湿的地方水分蒸发后留下若干杂质也会让它变得黏糊糊的。总之啊,老玉变黑变黏,都是环境惹的祸,但这也不是说没法救。
头像 姚逸飞-翡翠买家 2025-07-10
感觉自然的老化痕迹,皮壳,沁,玉里面的结晶体最不好防,几千年前的古人加工出一块玉来,暴露在自然界中,接触空气,土壤,水分几千年,不可避免的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层,古人佩戴后形成的磨损痕迹也会相应老化,跟玉质表面融合,形成一层老化皮壳,跟新做出来的玉还是有差别的。看一看这个环的放大后的皮壳。 盘玩形成的包浆 传世或熟坑古玉,在经过人们的长期盘玩与摩挲后,会逐渐生成一层浑厚且亚光的包浆。这一现象的成因颇为复杂,涉及摩挲带来的抛光效果、人体体温的微妙影响,以及分泌物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共同促使玉器表面形成一层细腻的氧化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极为缓慢。
头像 胡英涛-翡翠投资 2025-07-10
古玉经过埋藏和岁月的洗礼,在它的表面会出现像是汗毛孔、橘子纹类似的特征。作为古玉鉴定真伪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观察古玉表面的汗毛孔现象,的确能获得一定的信息。有古玉界人士认为汗毛孔现象或橘皮纹现象的产生,应该主要和岁月、地下腐蚀有直接关系。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玉器表面先是形成氧化层。
头像 高华芳-档口老板 2025-07-10
黄白老玉在佩戴进展中与人体汗液、空气中的氧气等接触,会形成一层薄薄的氧化层。这层氧化层可能将会致使玉石表面颜色发青。若黄白老玉颜色发青且分布不均匀,有可能是氧化致使的。 玉石内部结构的改变 黄白老玉内部含有一定量的铁、锰等微量元素。另一种情况则是玉器经过长时间在土壤中的埋藏,逐渐吸附土壤中的有机质,同时玉质分子结构也发生改变,从而在玉器由外至内逐渐形成一层柔润的氧化层。我们通常所说的包浆即指此种情况,它在盘玩过程中所展现的柔润光泽,也被称作包浆。此外,出土的瓷器表面所见的柔润光泽,或许与此机理相同。
头像 高英军-翡翠设计师 2025-07-10
蚀洞现象:古玉入土后的特征之一是“蚀洞”,也称为“土咬”。蚀洞的形状不规则,洞口小而内部空大,这是土咬蚀洞的典型特征。对于高古玉器而言,如果入土特征明显,那么结合蚀洞和氧化凸起,再观察工痕和包浆,这样的微距鉴定才是科学严谨的。 自然之美:氧化凸起的皮壳非常自然。
编辑:刘涛杰-翡翠投资 责任编辑:刘涛杰-翡翠投资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老玉表面氧化层?收藏家必看2025实测解析!3个秘籍揭秘如何辨别真伪,省钱攻略必看!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