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过来人我特别喜爱观察那些传统文化里的意象,记得小时候爷爷书房里总放着一套老物件——一把古琴和一块墨绿色的玉石,每当爷爷抚琴时他都会先摩挲那块玉石,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专注。
那时候不懂现在想来,这老翁抚琴玉石的组合,确实藏着不少人生智慧。
老翁抚琴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岁月的沉淀,我认识一位退休的中学老师,他六十多岁了才着手学古琴,他说"年轻时总觉得要争要抢,现在才理解有些声音,只有静下来才能听到,"
这让我想起本身年轻时的工作状态——总觉得要证明什么,结果常常焦虑不安。后来有一次加班到深夜,偶然听到隔壁办公室传来悠扬的琴声,是位头发花白的同事在休息时弹的,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老骥伏枥"。
抚琴姿态 | 象征意义 |
---|---|
坐姿端正 | 内心秩序 |
指尖轻柔 | 对生命的尊重 |
气息绵长 | 与时间的和解 |
老翁抚琴不是表演,更像是与自身对话。我有个朋友父亲是位老木匠退休后迷上古琴。他说:"年轻时总想做大件现在反而喜爱修修补补,就像弹琴,不在多在每一声都走心,"
玉石在文化里地位特殊,老人们常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我祖母就有一块传了几代的玉佩,她说每次心情不好时摸摸它,感觉就平静多了。
玉石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特质:
记得有次我工作受挫心情特别糟糕,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小玉件摩挲。不知道为什么那种温润的触感真的让心定了下来。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玉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常温下确实有独有的温感。
此类互相滋养的关系特别像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要紧的陪伴。我邻居张大爷退休后着手盘玉,他说:"刚着手是硬的盘着盘着就有光泽了就像交朋友,需要时间。"
当老翁抚琴时摩挲玉石,这类组合就有了更深的含义。我有个学美术的朋友他解释说:"琴声是流动的线条玉石是凝固的光泽一动一静,一虚一实。"
我父亲是个老工程师退休后迷上养花,他说"年轻时看图纸线条分明;现在养花看的是整体气韵,养花时总爱摸摸那些老陶盆,就像抚琴时摩玉能感觉到时间的痕迹。"
此类组合特别适合现代人反思的生活状态。我有个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朋友,压力大时就会去茶馆听人弹古琴。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快,但偶尔需要此类慢下来的仪式感。"
老翁抚琴玉石的意象其实给现代生活许多启示:
玉石需要盘琴需要弹,生活需要慢慢过。我母亲常说"急什么?好饭不怕晚,"
琴声有高有低玉石有明有暗。我有个做设计的同事说:"最好的设计是看不见设计,"
老翁抚琴不仅是技巧,更是心境的传递。我学针灸时老师总说:"针法是心法才是根本。"
这些道理不是什么大道理,但特别实用,我有个朋友创业落空后,整个人很消沉。后来他开始学古琴虽然弹得不好但每次弹完都精神些。他说:"至少我知道有些声音不是为别人听的。"
老翁抚琴玉石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像我爷爷说的:"琴是别人的玉是本身的弹琴时摩玉,是给自身加油。"
现代人太忙了忙着追,忙着赶忙着证明。偶尔停下来像老翁一样抚抚自身的"琴",摸摸本身的"玉"也许会发现,生活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