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翡翠毛货就是没抛光的原石!六字真言?那可是坑人的把戏!95%的人第一眼就被骗你敢信?
说实话我当年也是稀里迷糊就进了翡翠坑,看着那些毛茸茸的石头,心里痒痒的总觉得能捡漏,结果呢?
“我的天这石头怎么跟块砖头似的?”
“花了大几千结果切出来全是裂,亏死了!”
这些话你肯定在耳边听过吧?其实这就是翡翠毛货的现状,大部分人都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说法绕晕了,尤其是那个所谓的“六字真言”。
翡翠毛货说白了,就是还没抛光、没雕琢的翡翠原石,你看到的那些亮闪闪的翡翠手镯、挂件,都是经过后期加工的,毛货呢就是一块块灰头土脸的石头,有的还能看到一点绿色,有的就是灰扑扑的,你摸上去感觉粗糙得很不像成品那样光滑,不过别小看这些“丑小鸭”,里面或许藏着“白天鹅”哦!
有个朋友花了两千块买了个毛货,切开后里面的绿色鲜艳得不得了,最后卖出去竟然卖到了五万,这运气简直了,此类情况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毛货切开后也就是普通石头罢了。
所谓的“六字真言”其实就是部分所谓的“行家”总结出来的选取翡翠毛货的“秘诀”,什么“色差一等价差十倍”、“宁买一线,不买一片”之类的,听起来是不是挺有道理?
不过你仔细想想,这真的靠谱吗?其实这些所谓的“真言”,许多时候都是经验之谈,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而且翡翠这东西变数太多了,谁能保证每次都准呢?
举个例子吧去年有个新闻,说有个老哥信了“六字真言”,花了大价钱买了个毛货,结果切开后里面什么都没有,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打了水漂,你说气不气人?
别再迷信那些“真言”了,分辨毛货好坏还得靠本身的眼睛和经验,你看它的质地是不是细腻?有没有裂纹?有没有杂质?这些都能看出这块毛货的潜力。
你还得看它的颜色。颜色是不是自然?是不是鲜艳?是不是分布均匀?这些都很要紧,不过颜色这东西有时候也靠运气,就像买一样中了就是中了。
我有个亲戚就是个“老翡翠”,他看毛货主要是看质地和颜色。他说质地好的颜色又鲜艳的,就算切出来不是特别完美,也能值点钱。不过他也强调翡翠这东西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都是靠感觉的。
翡翠毛货的价格那叫一个乱。有时候一块看起来不起眼的石头,就能卖到天价;有时候,一块看起来很不错的石头,却没人要。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这里面有许多猫腻。有些商家就是利用了大家对翡翠的不理解,故意把价格抬得高高的。他们告诉你这块石头有多好多有潜力,结果呢?切开后什么都没有!
依照调查市面上有超过60%的翡翠毛货,切开后都不理想。也就是说你买十块或许就有六块是“废料”。你想想那些商家是怎么赚钱的?
切石能够说是翡翠毛货交易中最刺激的一环了。你拿着一块石头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一刀下去或许是惊喜也或许是惊吓。
有人说切石是赌博,赌的是运气;也有人说,切石是出资投的是眼光。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毕竟翡翠这东西变数太多了,谁也说不准。
不过你要是问我,我会说切石更像是一种情怀。你想想当你拿着一块石头心里想着它或许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类感觉是不是很奇妙?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该怎么避免踩坑呢?其实方法也很简单。第一多学习多理解翡翠的知识。第二,多看多观察多比较。第三,少买少贪心少冲动。
你能够去部分正规的翡翠市场,看看别人是怎么交易的,听听行家的提议。不过你要记住别人的提议只是参考,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你本身手里。
还有你能够先从部分小件着手,比如小挂件、小摆件慢慢积累经验。等你对翡翠有了一定的理解,再考虑买大件也不迟。
翡翠这东西自古以来就备受青睐。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合成翡翠的出现,会不会对天然翡翠造成冲击呢?
其实人工合成翡翠虽然在外观上和天然翡翠很像,但在价值和收藏意义上,还是难以比拟的。毕竟天然翡翠是不可再生的,而人工合成翡翠怎么说呢,就是“山寨货”。
我认为天然翡翠的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不过随着人们对翡翠的理解越来越深入,那些靠忽悠赚钱的日子,或许就到头了。
咱们再回到那个“六字真言”。说实话我觉得这些所谓的“真言”,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现在的翡翠市场变化太快了那些老一套的经验,许多时候已经不适用了。
我主张咱们应摒弃那些陈旧的观念,用更科学、更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翡翠。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领略到翡翠的魅力,而不是被那些所谓的“真言”蒙蔽了双眼。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经验都是错的。只是我们要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有用的,哪些是过时的。毕竟翡翠这东西还是得靠自身的眼睛去看,靠自身的心去感受。
翡翠毛货切出来的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六字真言?早就该扔进垃圾桶了!95%的人还在被忽悠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