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抖音看到一个博主在问“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到底写给谁啊?”评论区吵翻天了有人说是写给心上人,有人说是怀念家乡还有人觉得是讽刺现实,搞得我也有点好奇这词儿到底啥意思?感觉每次背古诗都像是在解谜,能不能简单点?
其实啊辛弃疾本身都没明说,主流看法是写给一位“意中人”,或许是他怀念的某位女子,也或许是象征某种理想或信念,就像咱们发朋友圈有时也不是写给特定的人,就是一种情绪表达,所以别太纠结“谁”感受意境更关键!
辛弃疾是南宋大词人那时候不太平,他可是个热血男儿想建功立业结果被排挤。写这首词时他或许正失意呢。就像现在有些人在职场不顺,也会写点东西吐槽一样,环境真的会作用创作。
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古代这天灯会热闹得很,大家赏花灯、猜灯谜超浪漫!想象一下现在春节晚会那种气氛,但更接地气街上全是人,灯特别多特别亮。
这描绘的是元宵节的热闹景象,有钱人家开着豪华马车出门玩,香飘满路。就像现在有钱人开豪车去参加派对,场面那叫一个拉风!词人就是用这类细节把节日气氛写活了。
这或许是词人最得意的一笔。前面写热闹突然笔锋一转写自身孤独寻找。就像你参加派对别人都在嗨你却默默找一个人,形成强烈对比。此类反差太有戏剧性了,让人印象深刻!
这句太绝了。意思是找了一圈发现那个特别的人(或许是理想、爱人或知己)竟然在不怎么起眼的地方,就像咱们找东西翻遍所有地方结果它就在眼皮底下。此类“意外之喜”的感觉,谁懂啊。
他特别会“制造悬念”!前面写热闹非凡后面突然写孤独最后又反转。此类“起承转合”用得炉火纯青,就像现在写网文前面铺垫一堆突然反转,读者不追下去才怪!
现在许多人觉得这是“寻找自我”的象征,在喧嚣世界里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迷失,最后发现答案就在身边?此类共鸣太强了!每次读都觉得卧槽古人好懂我!
读完这些是不是觉得古诗词也没那么难?下次再背试着想象本身是辛弃疾,在元宵节那晚一边看灯,一边emo或许就背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