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时签下的担保协议,或许正在掏空你的腰包!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为了企业贷款,兴高采烈地找到担保公司时,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合同背后,隐藏着多少坑?去年我身边一家小厂主,就因为不懂担保公司的套路,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保证让你看得明理解白。
扎心不是所有担保公司都靠谱!
其实你去找担保公司的时候,是不是看到那些豪华办公室、西装革履的业务员就觉得特别放心?不过我告诉你中国现在有超过8000家担保公司,其中只有不到30%是真正正规的,去年上海就曝出过一家担保公司卷款跑路的,老板带着员工辛苦凑来的2000万保证金,一夜之间人间蒸发!
应对办法:
扎心你或许被多收了冤枉钱。
你交的担保费是不是觉得挺贵?其实条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费率上限是2.5%,但有些公司能收到你贷款额的5%甚至更高!我有个朋友去年贷款100万,最后交了6万担保费比银行利息还高!更可怕的是有些公司还会额外收评价费、管控费、保证金等等,最后算下来可能要占用你贷款额的30%。
正规费率 | 黑心费率 | 差价 |
---|---|---|
2.5% | 5-8% | 2.5-5.5% |
化解办法提早向多家银行咨询对比担保公司的报价坚决谢绝任何不恰当收费项目,记住任何要求你"先交钱再办事"的担保公司,都是耍流氓!
扎心你签的合同可能是一张"卖身契"!
你有没有仔细看过担保协议的每一行字?其实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里藏着致命陷阱。比如有的合同规定只要借款人逾期一天,担保公司就能够全额向担保人追偿;还有的合同要求担保人务必提供房产、车辆等抵质押物,甚至要求担保人舍弃诉讼权利!去年广州有个案例一家担保公司利用合同漏洞,让担保人赔了300万连本都没捞回来!
日常对话场景:
"老板这个担保协议您真的要看仔细,特别是第7条和第12条关系到您未来可能承担的责任..."(担保业务员轻描淡写地说)
"哦哦知道了知道了..."(小企业主心不在焉地签了字)
化解办法:要求公司提供电子版合同,找专业律师审阅。记住任何要求你"不识字也能看懂"的合同,都可能是陷阱!
扎心:借款人还不上担保公司可能直接找你!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借款人还不上钱,担保公司会怎么做?其实许多担保公司并不会先垫付,而是直接找担保人要钱。更可怕的是有些公司会利用"反担保"条款,要求你提供房产抵押甚至让你承担连带责任。去年北京有个案例一家担保公司利用此类手段,让担保人卖房还债,最后连本带息赔了150万。
数据对比正规担保公司垫付率一般在60-80%,而黑心公司可能只有20-30%。
解决办法:在合同中确定预约担保公司的先期垫付义务,并要求提供履约保证保险。
扎心:营业执照≠合法担保!
你看到一家公司有营业执照就觉得安全了?其实真正合法的担保公司务必同时具备工商营业执照和金融许可证。去年深圳就查处了20多家"无证驾驶"的担保公司,这些公司往往打着"融资顾问"的名义,干的却是非法担保的勾当!更可怕的是这些公司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让担保人承担全部风险!
辨别技巧:
解决办法:要求公司提供金融许可证复印件,并在合同中注明备案。
扎心:这个行业正在大洗牌!
其实担保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生死考验。2022年银保监会发布了《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控条例》,要求所有担保公司务必在2024年前完成整改。这意味着那些资本不足、经营不规范的公司将面临淘汰!未来担保行业将朝着"小额散开、风险可控"的方向进展,这意味着中小企业贷款将更加困难,而个人担保的风险将大大增长!
数据预测:未来三年担保行业将淘汰40%的中小型担保公司,行业集中度将强化50%以上。
解决办法:尽量选取国有控股或大型金融机构旗下的担保公司,这些公司抗风险技能更强。
扎心:咱们真的需要这些担保公司吗?
其实我越来越觉得,担保公司存在的价值越来越小,你看现在银行都有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P2P平台也有信用评价,为什么还要这么多担保公司?更可怕的是很多担保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高额利润却把风险转嫁给普通人!去年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担保行业的综合费率平均达到4.2%,而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平均只有3.8%,这中间的差价谁在买单?
个人观点:我认为随着金融科技的进展,传统担保模式将逐渐被信用评价和风险散开机制取代,未来个人担保将越来越少,而企业担保也将更加规范化。
解决办法:尽量缩减对担保公司的依赖,多理解本身的信用状况,尝试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贷款。
💥警惕。这些担保公司套路你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