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上海银行最近贷款有点“紧”了?
你是不是也留意到,最近去银行办业务感觉流程变慢了,审批变严谨了?其实不只是你一个人有此类感觉,上海银行这个曾经在消费贷领域风头无两的城商行,最近几年贷款业务真的有点“收缩”的意思,
贷款余额持续下滑零售业务陷入困境
从2020年着手上海银行就一直在收缩消费贷业务,你知道吗?消费贷余额连续5年下滑,这可不是小事情,以前大家觉得消费贷是赚钱的,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
还有啊零售金融业务的营收和利润连续三年下滑,整个零售业务的进展确实进入了“艰难时期”,你想啊一个银行要是连零售都不好做,那它还能靠什么赚钱呢?
总资产暴涨但净息差却在收窄
2024年年报显示上海银行总资产达到32.2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57%,听起来好像挺厉害的但实际看看数据就不一样了,
贷款和垫款总额是14.06万亿元,只比去年增长了0.9%,这解释啥?解释银行在放贷上更加谨慎了,
而最让银行头疼的就是净息差,也就是银行赚的钱越来越少了。低净息差的起因是什么呢?主要是贷款收益率太低。你看上海银行的贷款平均收益率在上市城商行中倒数第二,这解释它的贷款品质或许不太行。
虽然负债成本也低,但低得不够根本弥补不了贷款收益的下降。银行的日子也不好过,
消费贷不良率飙升风险控制成难题
你知道吗?消费贷的不良率一直是个大疑问。2018年的时候,消费贷不良率才0.52%但到了2020年,就已经涨到8.7%了,这数字翻了一倍多简直吓人。
而且到了2023年上半年,消费贷规模已经缩到千亿级别,但不良率还是没降下来,高达8.1%。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银行在消费贷这块儿,风险控制做得不好,
你说消费贷本来就是高收益、低风险的业务,但现在反而成了“雷区”,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房贷收紧但也有违规操作
除了消费贷房贷也是上海银行的一大块业务。不过最近几年银行也在收缩涉房贷款规模。比如2023年6月末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余额是1.22万亿元,占比只有0.2%比去年还降了0.92个百分点。
但你知道吗?虽然银行在收缩房贷但也出现了违规操作。今年8月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因为房地产贷款未按项目进度被罚了477万元,还有9名负责人跟着受罚,
这说明啥?说明银行在追求规模的同时,风控管控也出了疑问。这不是小事一旦出事作用可不小。
贷款收紧背后的起因
为啥上海银行突然这么“紧”了?其实起因有许多。
消费贷不良率太高,银行不得不收缩规模。监管趋严许多业务不能随便做了。再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大,银行也不敢轻易放贷。
利率下降也是一个关键原因。新发生贷款定价下降存量个人住房贷款也下调了价格,这对银行的收入作用很大。
银行只能通过压缩贷款规模来对冲资产收益率的下行压力。
贷款收紧后的变化
贷款收紧后你会发现若干明显的变化。
比如消费贷和信用卡贷款规模在压缩,不良率还在上升。而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则在增长,这两类贷款的增量刚好抵消了前两者的缩减。
这也说明银行正在更改信贷结构,把重点放在更稳定、风险更低的贷款上。
不过这类调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银行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也需要时间来优化风控体系。
贷款新政来了你怎么看?
最近上海银行出台了若干新的贷款政策,比如强化风控、收紧额度、提升审批门槛等等,
这些政策看起来是为了控制风险,但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使用者而言,或许会觉得办贷款更难了,或是审批更慢了。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可能是为了保护银行和客户双方的利益。毕竟银行要是放太多高风险贷款,最后吃亏的还是自身。
总结一下贷款收缩了吗?
上海银行确实收缩了贷款业务,尤其是在消费贷和信用卡方面。这是因为在这些领域不良率高、风险大银行不得不采纳更保守的策略。
不过银行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比如进展汽车消费贷款、优化房贷结构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持盈利和稳定。
假使你是想贷款的人,可能要提早做好筹备理解银行的新政策,避免因为流程变慢或审批变严而耽误了大事,
贷款收紧不是坏事,而是银行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只要你恰当规划准时还款应不会受到太大作用。
你有没有遇到过贷款难的难题?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经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