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戴某某设立“某某商城”App,通过贷款中介寻找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引导其至App签订租机协议,再根据客户需求采购手机,实现“平台租机—市场变现—发放贷款”流转过程,最终完成变相放贷行为,而借款人则需要承担高额租金、回收差价和中介费用。租机平台的“合法性”与其实际运作方式之间的“切割”成了监管难点。近期,这种新型非法放贷手法在市场上出现,一些贷公司将手机变成拓展业务的新媒介,以手机回租等形式变相发放贷款。号称“零抵押”“低月租”的“手机贷”,如何利用高额利息牟利,甚至让消费者“机钱两空”?今年初,上海市民姜女士向上海静安警方报警,称其去年底因急需用钱。

租机贷业务模式本身涉及租机平台、设备商户、消费者等多个角色,若平台或商户在经营过程中与贷款公司合作或直接从事放贷业务,则可能涉及以下几类与“套路贷”相关的刑事风险:以租赁名义非法放贷,构成非法经营罪 租机平台或商户若没有相关金融许可,却通过租赁手机的名义,向大量消费者发放高息贷款。

警惕“无门槛”“免审核”贷款:正规金融机构会审核借款人资质,而非法放贷往往以“零门槛”为诱饵,实则暗藏高额利息和催收。认清“租机变现”本质:手机租赁平台若要求“租满即送”或“折现回收”,很可能是变相,实际成本远超正常贷款。选择正规渠道借款:如需贷款。通过让客户租手机给客户放贷的行为,不仅可能触犯刑法、民法典及电信管理条例等多个法律法规,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因此,建议相关从业者务必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放贷活动。 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应提高警惕,谨慎选择贷款方式,避免陷入非法放贷的陷阱。如遇可疑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

据姜女士陈述,去年底因急需用钱,她通过自称贷款中介的吴某在多个APP上以“租借手机、转售”的方式获得资金,但因此背负了巨额“租金”债务。当时,被吴某声称的“无抵押、不看征信、快速”等诱人承诺所吸引,姜女士通过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安装了一款“芒果商城”APP,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客服后。

借款人不仅要承担双倍手机租金,还要支付回收差价与高额中介费。在多方配合下,戴某完成“平台租赁手机—市场流转变现—贷款资金发放”的非法放贷过程。经审计,他以线上租机方式向130余人放贷170万元,年化利率高达37%-1155%,远超法律规定,该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