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这阵子感觉银行的风向真的变了信用贷突然成了香饽饽而以前那个卷得不行不行的“经营贷”现在银行都开始收紧了。我这边最近老接到银行的电话利率降得那叫一个狠但经营贷政策却越来越严感觉银行都在琢磨着多推点信用贷产品。
这不最近出台的《办法》进一步收紧了个人信用贷款的额度但对个人经营贷和流动资金贷款的额度上限却没有限制。兴业证券的报告说这个《办法》可能会让互联网贷款无法适用于部分消费场景特别是那些个人互联网贷款敞口比较大的家庭和个人。
今年以来,多家媒体都报道过经营贷续贷审查全面收紧的消息。最近又有消息说,中行可能要对80%以上的经营贷进行关闭。年初的时候,就有媒体说建行已经对经营贷全面收紧了。
经营性贷款主要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比如购买设备、原材料、支付工资等,这类贷款通常要求借款人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和稳定的经营收入。而信用贷款则主要用于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支出,比如买家电、装修、旅游等。
在消费贷监管收紧后一场围绕小微企业主的经营贷价格战悄然打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多家银行,包括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将经营贷利率拉到3%以下,但部分中小银行却“跟不起”。
4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A股上市银行中,有19家银行公布了个人经营贷情况,截至去年年末,19家银行经营贷规模合计约67万亿元较上年多增约33万亿元。
从2023年至今,信贷“内卷”之风从消费贷蔓延到经营贷。2024年面对市场巨大潜力,银行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现在很多人已经明显感觉到,多家银行对于信用消费贷款和以房产抵押的个人经营贷款进行了收紧。有家国有大型银行,之前的信用消费贷款都在手机银行上支用的,但现在手机银行上已经不能支用了客户想办消费贷款,必须到银行网点当场面签。
有人说,某一信贷产品突然全面收紧,是因为现有存量违约比重已经非常高了,银行会通过收紧的方式紧急避险,从而达到降低不良率的目的。
银行名称 | 个人经营贷不良贷款率 |
工商银行 | 0.86% |
建设银行 | 0.95% |
农业银行 | 0.76% |
到了12月份,银行每年都要准备25年的开门红政策而整年度的业绩已经完成,就为下一年业绩冲刺,包括各大银行的提前还款,还有贷款审批,以顺利完成本年度的其他任务指标。
深圳多家银行在11月底,就开始释放了经营贷收紧的信号。更让人忧心的是,银行的贷款审批正全面收紧。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已吹响了警报,特别是对于那些超过80%的高风险经营贷,银行的态度变得异常谨慎。
这一切的背后,或许是对存量违约比例上升的担忧,银行正在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不良贷款的激增。
数据显示,2023年申请经营贷尤其要注重流水等资料的完整性,一般情况下,银行会要求半年的流水,且公司的营业执照、公章等必须提交原件,千万不要等到申请时才发现物料的缺失,否则会非常耗费时间。
申请经营贷的准备工作还有其他许多方面,这需要详细的贷款方案作为指导,假如对此存在疑问,可以寻找专业的金融服务平台进行咨询。
据记者问询该行网点招行年利率6.8%的“生意贷”的最高申请额度其实可以放宽到100万元,假使有完善的纳税数据,并且是招行对公代发工资客户,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不难看出,银行推出堪称薄利价格的信贷产品,对应的是具备良好信用状况的企业主客群。从对内角度来说,我们很想知道,现在经营贷利率不断下探,目前为止最低是7%而且未来还有下降的空间,已经有将近10家银行利率到了8%。
很多人就会很好奇,政策很不错啊,这样应该很多业主经营贷,但恰恰相反。同时房价下跌也增加了银行房贷的违约风险促使银行收紧信贷政策。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同样影响房贷业务。当市场供大于求时,购房者选择增多,银行为争夺客户可能放宽贷款条件;而当市场供不应求时,银行则可能收紧信贷政策以控制风险。
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的调整。银行在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时,分析目前市场上的客群整体资质普遍一般却真正需要资金的客群,随着市场评估价的持续下行,以前做了6~7成经营贷的,大部分房产基本已经没有了空间,想续贷都得补差额才能继续续贷,而目前的经济环境大家手上基本都没有钱,也就只能考虑信用贷了,但是信用也不是那么好的。
资质好的客群,今年2月份集中披露的行政处罚显示,民生银行因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等14宗罪被行政处罚8970万元;江西新建农村商业银行因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用于购房、个人经营性贷款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垫资、流动资金贷款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垫资等,被罚120万元,相关责任人一同被罚。
现在银行的信贷政策真的变了,信用贷成了新宠,而经营贷却越来越难办。银行也在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对贷款审批更加谨慎。对于借款人来说,现在贷款真的没那么容易了,尤其是那些资质一般的客群,想贷款真的得好好琢磨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