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有人问“第一次买这么贵的手机,十二期免息,穷”这话说得我心头一紧,现在年轻人谁还没点“剁手”的经历?不过真要算清楚账别被“免息”两个字骗了。
先说个实话假如手机价格相对较高,用12期免息买确实实惠,毕竟高价值的东西一次性掏钱,真的会有点肉疼,但你得想清楚是不是真的省了钱。
贷款利息计算是按等额本息来的,也就是每个月还的钱一样多(含本金+利息),公式是:
M=P×r(1+r)^n / (1+r)^n -1
这里M是每月还款额P是贷款本金,r是月利率(年利率除以12),n是总月数。
举个例子假使你买一部5000元的手机,年利率18%那每月要还多少?
算下来每月大概要还528元左右,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实际一年下来利息就快2000块了。
所以啊别以为“免息”就等于没成本。有些商家或许打着“免息”的旗号,其实暗地里收手续费。
有人说:“为啥不买11?”这句话让我笑死。不是不想买是怕买不起。但难题来了12期免息到底值不值得?
举个例子本金3100元分12期,利息1600元这个利率明显超标了。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贷款利率不能超过法定标准。所以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核查清楚。
再比如京东分期,选“12期免息”就是总价除以12,但要是标着“12期息费XX元”,那就是要算利息的。千万别被“免息”迷惑了眼睛。
还有人说大额消费能够考虑银行信用贷,年化利率约4%-8%。比如1万块分12期利息才400左右比便宜多了。
所以啊能用信用贷就别用分期,尤其是那种“看起来免息,实际有隐藏花费”的。
许多人觉得分期买了手机就不能提早还,其实不然。只要签了合同就能够提早还。但要留意有的平台会收取失约金。
比如之前有个朋友买了一部5000元的手机,分12期结果提前还了,发现手续费还是按总额算的。这就很坑了。
所以啊提前还款前一定要看清合同条款,别到时候被套路了。
网上有人说“倘若首付20%,分12期还清总利息将近1500元”。表面看是免息实际上利率高达35%。
为什么?因为手续费一直是按原价算的,即使你还了部分钱手续费还是按5000元来收,这就相当于变相加息。
别被“免息”二字骗了,要看清楚背后的利率和花费。
许多小伙伴担忧分期买手机会不会作用征信?这个疑问挺关键的。
一般而言正规渠道的分期是会上征信的。比如工行、建行这些银行合作的分期,都是要上征信的。
要是你征信不好也许会作用后续贷款。提议大家在分期前查一下自身的征信情况。
有些平台虽然不直接上征信,但也许会被其他机构查询,这也需要留意。
开启京东APP搜“手机”,挑标着“分期”的商品,比如“3期免息”“12期息费XX元”。
选好手机点结算付款途径选“支付”或支撑分期的信用卡。
页面会显示分期方案比如“12期免息”就是总价除以12,每期钱一样;有费率的话,就要算清楚。
还能够留意京东618、双11等大促活动,这时候许多手机都支撑24期免息,真的很香。
比如以旧换新叠加方案,旧机评价价超过3000元的使用者可额外获取200元分期立减。
像iPhone15系列在双11期间就有24期免息,非常吸引人。
或直接申请银行信用贷,利率低至4%-8%比手机分期便宜多了。
能用信用贷就别用分期,能用就别用贷款。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别被‘免息’冲昏头脑,仔细算账才是王道。”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就是那个被“免息”忽悠过的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