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还记得2017年那会儿芝麻信用贷款app火得不行,随便刷刷朋友圈总能看到有人晒出“芝麻信用分750以上,轻松贷款5万”的消息,当时不少人觉得这玩意儿简直是救星手头紧的时候,点几下手机就能拿到钱,不过你真的理解它吗?
说实话我当年也冲着方便去试过,填资料、授权芝麻分确实挺快几万块很快就到账了,可拿到钱的那一刻心里却有点打鼓。你有没有此类感觉?好像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其实这背后藏着不少坑,不是谁都能看得清。
你留意过合同里的日利率吗?比如日息0.05%听起来不多吧?但算下来年化利率接近20%。跟银行比那简直天上地下。我朋友去年就踩了坑借了1万块一个月利息都快赶上半个月的工资了。这对比一看你就知道为啥银行贷款更香了。
别以为芝麻分高就万事大吉。我见过不少案例分数800+照样被拒,为啥?会看你负债情况、查询登记。就像我同事刚还完信用卡又去申请,直接被毙了。这提示你信用分只是敲门砖不是通行证。
分数段 | 贷款额度 | 通过率 |
700以下 | ≤1万 | 30% |
700-799 | 1-3万 | 60% |
800以上 | 3-5万 | 85% |
手续费、管控费、服务费...这些名字听起来很专业吧?其实都是变相收费。我去年算过一笔账借了2万块到手只有1.8万,但到期要还2.2万,这中间的差额比利息还坑人。你有没有发现合同里这些字最小但最关键?
留意到手金额≠借款金额!
小明(化名)去年因为装修急需5万块,用芝麻信用贷了。当时客服说“分够高秒批低息”结果到手4.2万,分12期还每月还4600。算下来年化利率接近24%,比他后来去银行办的装修贷高了整整16个百分点,你说冤不冤?
其实吧现在监管已经出手了。2017年那会儿各种乱象,现在你看许多高利率产品都下架了。不过话说回来平台总有办法绕路走,所以你真需要借钱不如多等几个月看看政策明朗了再说,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记住:时最简单被割韭菜。
其实吧这些平台也不是全坏。应急的时候确实能帮上忙。但你要是长期依赖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我提议你偶尔救急能够长期规划还是找靠谱渠道。毕竟钱这东西省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
最后说句心里话2017年的那个年代信息不对称太严重了。现在好了多比较总没错。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