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融 > > 正文
20258/1
来源:郎雨泽-律助

上市公司给子公司贷款,到底谁在埋单?(+曝光)

字体:

上市公司给子公司贷款,到底谁在埋单?(+曝光)

你有没有想过明明是同一家公司,为什么一个要借钱给另一个?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现实。上市公司给子公司贷款,看似正常实则暗藏。

其实这类操作背后藏着不少猫腻。你或许觉得这事儿离你很远,但一旦涉及出资、理财,甚至你身边的朋友、亲戚,说不定就牵扯进去了。

我有个朋友就是受害者,他投了点钱到某上市公司,结果发现这家公司把资金挪给了子公司,最后子公司还不上连带他一起赔了。

不过这事也不能全怪别人,咱们本身也得擦亮眼。

1. 贷款不是白给的是“借鸡生蛋”?

许多上市公司喜爱把钱借给子公司,表面上看是支撑进展其实是想通过此类形式转移资产。

比如A公司有10亿,B公司需要5亿启动项目,A就借给B然后B用这笔钱去搞开发。

听起来好像没难题但难题是,若是B落空了A还得还钱吗?其实不一定因为B是A的子公司债务能够算作内部消化。

上市公司给子公司贷款

这就有点像你借给你弟弟钱,结果他亏了你也不好意思让他还。

上市公司给子公司贷款

这个做法虽然合法但风险极高,尤其对出资者而言根本不知道钱到底去哪儿了。

2. 子公司不还钱母公司怎么办?

若是你是出资者看到上市公司给子公司贷款,千万别以为这是好事。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超过30%的上市公司曾向子公司提供过贷款,但其中有一半以上子公司最终都未能按期还款。

那母公司怎么办?要么硬着头皮承担要么干脆让子公司破产,反正都是自家的事。

其实这就是一种“风险转嫁”,把风险从母公司身上转移到子公司身上。

你说你怕但人家早就安排好了,你只能认栽。

3. 出资者怎么分辨真假?

你或许觉得只要看财报就能知道,但实际情况远比你想的复杂。

许多上市公司在财报里只写“对子公司的借款”,却不解释详细用途和还款计划。

这就像是你问朋友“你最近是不是借钱了?”他说:“嗯借了,”但你不晓得他借了多少,借给谁什么时候还。

其实你要多留个心眼,看看这些贷款是不是长期存在的,是不是和子公司业务无关。

别光看数字更要看背后的逻辑。

4. 为什么没人管?

你有或许问“这不是违法吗?”其实法律上并没有确定禁止此类行为。

上市公司给子公司贷款

但疑问在于监管机构往往很难查清这些贷款的真实流向。

比如有些公司会把贷款包装成“股权出资”,或是“预付款”这样就绕过了监管。

其实此类操作就像打擦边球,明面上合规暗地里却藏着风险。

说白了就是钻空子,而监管还没跟上节奏。

5. 投资者怎么样自救?

要是你是投资者面对此类情况,该怎么办?

别盲目信任财报多查部分公开信息,比如子公司是不是有不良登记,是不是被起诉。

留意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情况,看看有没有频繁的“贷款”行为。

其实你能够直接打电话问他们“你们给子公司贷款是怎么管控的?”倘若对方支支吾吾那你就要警惕了。

别怕麻烦投资本来就是一场博弈,你得学会自觉出击。

6. 风险有多大?

我之前看过一个案例某上市公司给子公司贷款10亿,结果子公司爆雷引发母公司股价暴跌40%。

数据表明这类发生后,平均跌幅在20%-30%之间有的甚至直接退市。

其实这类风险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出来的,它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或许引爆。

你或许觉得离你很远但一旦发生,结果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7. 未来会不会变?

随着监管越来越严谨这类操作或许会受到限制。

但短期内估计还是有人会继续玩这套“贷款游戏”,毕竟利益驱动下谁都想占便宜。

其实我觉得未来或许会出现更多“透明化”的需求,比如强制披露子公司贷款的详细用途和还款计划。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你得自身多留个心眼。

8. 真正的化解办法是什么?

说实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别碰那些频繁给子公司贷款的公司。

要是你实在想投资那就选取那些财务稳健、负债率低的公司。

其实投资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判断力。

别被表面的高回报迷惑,真正的好公司从来不会靠“贷款”来保持运转。

你看这事儿就这么简单。

上市公司给子公司贷款,说白了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游戏, 你以为你在投资其实你只是在替别人背锅。

别再傻乎乎地信任那些花哨的报表和承诺,真正的风险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记住一句话:别让别人的钱毁了你的钱包,

你真的筹备好了吗?

精彩评论

【纠错】 【责任编辑:郎雨泽-律助】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3301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