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必看,3个坑让我多花5万你还在被银行套路吗?(避坑攻略)
唉真是气人,去年办贷款稀里迷糊就踩了三个大坑,直接让我多掏了5万块!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太年轻被银行那些花里胡哨的条款忽悠得团团转。今天务必把血泪教训分享出来,期望大家不要再上当!
第一个坑贷款利率没看清利息高出一大截
当时急着用钱银行客户经理一顿操作猛如虎,说什么“优惠利率”“低至X.X%”,我当时一听就心动了,结果签完合同才发现那根本不是年利率是月利率!
我的教训合同上写的5.6%月利率换算成年利率就是67.2%,天呐这利息高得离谱我当时真是被数字冲昏了头脑。
银行那些人说话含糊不清,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反正就是不直接告诉你真实的年化利率。我当时要是稍微清醒一点,多问几句“这个利率是年化的吗?”估计就能发现难题。
避坑小技巧
- 只认LPR+基点现在条例要明示LPR加点形式,这是最规范的
- 需求出示贷款计算表让他们算清楚每个月还多少,总利息多少
- 对比不同银行:别只听一家说的多问几家就知道市场行情了
现在想起来当时应直接问:“你们这个利率换算成年化是多少?”或是直接要求看年化利率计算公式。反正就是一句话:利率疑问只认年化!
第二个坑:提早还款失约金没留意,想提早还钱反被罚
当时脑子一热办了个5年的贷款,想着手头宽裕了就想提早还。结果几个月后真有钱了,一问才知道提前还款要付违约金!
银行合同里写得好隐蔽,在几十页的合同里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条例提前还款要支付剩余本金的3%作为违约金。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这不是明摆着想赚我钱吗?
更气人的是我问客户经理,他居然说“这个很少有人留意的,提前还款的人不多”,这不是明摆着套路吗?
避坑小技巧:
- 提前还款政策要问清:签合同前就问“我以后想提前还,有没有额外花费?”
- 看清楚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提前还款的部分,划重点
- 选取无违约金产品现在有些银行有“无还贷违约金”产品,就是利率稍微高一点点
银行类型 | 违约金政策 | 适用情况 |
---|---|---|
国有大行 | 常常有3-6个月利息违约金 | 适合长期持有不提前还款 |
股份制银行 | 部分产品无违约金 | 适合不确定是不是提前还款的人 |
反正我的经验就是:不确定本身会不会提前还款,就选无违约金的产品;确定不提前还,那就选利率最低的。
第三个坑:手续费、服务费一堆乱七八糟花费
这个坑真是防不胜防!当时只关注了利率结果合同里还有一堆“评价费”“工本费”“服务费”等等,加起来小几千块。
更坑的是这些花费许多是一次性收取的,但计算实际年化成本时,这些钱也要算进去。相当于我借了100万实际到手或许只有98万,但利息却是按100万算的!
实际年化成本 = (总利息 + 各种费用) ÷ (到手金额 × 贷款年限)
这样算下来我的实际年化成本比合同上写的利率高了整整1.2个百分点!
避坑小技巧:
- 要求列明所有费用:在签合同前让他们把所有费用列个清单
- 比较"到手金额":不同银行到手金额可能差不少,这会作用实际成本
- 选取费用少的有些银行只收很少的费用,或不收
我现在都记得那个客户经理当时说“这些费用都是行业惯例”,我当时还信了!现在才理解这完全是银行赚钱的套路啊。
怎么样不被银行套路?
经过这5万块钱的教训,我现在办贷款可谨慎了,给大家总结几条经验:
- 利率难题只认年化利率别被月利率、日利率忽悠
- 提前还款政策务必问清,合同里找"提前还款"相关条款
- 所有费用都要列清单比较"到手金额"和"实际年化成本"
- 合同要逐字逐句看特别是小字部分和加粗部分
- 有疑问就问别怕麻烦,银行人员不会自觉告诉你这些坑
💡 小贴士:现在很多贷款计算器APP能够帮你算清楚实际成本,推荐用一下
说实话银行那些套路真是防不胜防。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要是多问几句多算几遍,肯定能省下那5万块,期望我的教训能帮到大家,办贷款一定一定一定要看清楚所有条款。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利率低肯定有其他坑等着你。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方勇-诉讼代理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