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重复计息小心你的钱被“割韭菜”。
最近有朋友问我为啥借了5000块钱,一年下来还了快8000?我仔细一问发现是重复计息的坑,这简直让人火大。
啥是重复计息?简单说就是“双重收费”
想象一下你借了笔钱,本来利息是按月算的结果他们又按年算了一次?这就是重复计息!就像被收了两次过路费一样,钱就这么没了!
- 第一种情况既收手续费又收利息
- 第二种情况既按日算又按月算
- 第三种情况:既收管控费又收服务费
🚨 留意! 许多网贷平台玩的就是这类把戏!
为什么这类坑这么常见?
- 借条写得天书一样普通人根本看不懂
- 利用咱们对金融不掌握
- 故意制造计算复杂的假象
- 监管跟不上平台钻空子
说实话此类操作太恶心了!😠 本来是救急的钱结果越还越多,最后都不知道本身到底借了多少!
怎样识别重复计息?
陷阱类型 |
识别方法 |
真实例子 |
手续费+利息 |
看合同是不是同时出现这两个词 |
借1000元先扣200手续费,再按月息1%算 |
日息+月息 |
计算总年化利率是否超过合法范围 |
日息0.05%月息1.5%,这已经重复了 |
服务费+管理费 |
看是否在还款期还继续收这些费 |
借5000每月还500本金,但每月还100服务费 |
小贴士:
记住!正规贷款只应有一个确定的利率。其他任何"费"都应包括在利率里,而不是额外收取!
我的亲身经历
去年我有个亲戚急需用钱,在某个APP上借了1万元签合同时看着月息才1%,觉得挺实惠,结果到还款时才发现,除了利息还要交"平台服务费",算下来年化利率接近40%。
我当时就气得跳脚!这类明目张胆的套路居然还这么多人上当!
怎样避免被坑?
- 只借大平台:银行、持牌消金公司相对靠谱
- 需求展示年化利率法律条例务必标明
- 算清实际到手金额和实际还款金额的差距
- 谢绝任何"先扣费"的贷款
- 不懂就问别怕麻烦

🚨 特别留意: 任何需求你先交"保证金"、"手续费"、"验证金"的贷款,都是骗子。
假若已经中招怎么办?
- 收集所有借款合同、还款登记
- 计算实际利率是否超过法定上限(目前民间借贷年利率不超过24%)
- 向当地银保监会或金融监管机构投诉
- 必要时能够走法律途径
好消息是现在监管越来越严,许多不合规的平台正在被清理!
我的几点看法
1. 金融知识普及太要紧了!别以为此类事不会发生在本身身上。
2. 小额贷款确实有需求,但价格应该透明恰当🤔 为啥非要搞这些套路呢?
3. 消费者维权太难了!期望以后监管能更给力,让这些平台老实点。
4. 有时候咱自身也要长点心眼,别总想着"天上掉馅饼",低息贷款往往藏着更大的坑。
记住:保护好自身的钱袋子。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借款前多算算比事后哭惨强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