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遇到了一件让我惊掉下巴的事儿——有人冒用我的身份信息,居然用我的信用贷款了,我当时就懵了脑子里全是“这是啥情况?”、“我怎么没签过这个合同?”等等疑问。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天我收到银行短信,说我的账户有一笔大额贷款到账,我赶紧查了下征信报告,结果发现莫名其妙多了一笔贷款登记,而且金额还不少!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凉了。
我立刻沟通了贷款机构,但对方却一口咬定没有疑问,说没疑问使用者也没难题,此类态度让我更加愤慨,也更加无助。
这时候我才知道这类情况其实并不罕见,许多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的疑问,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我就是依照这些步骤来的。不过我发现有些平台根本不承认冒名借贷,这时候就要考虑走法律途径了。
倘使你遇到平台谢绝承认冒名借贷的情况,能够考虑向提起“确认债务不存在”之诉,同时申请司法笔迹鉴定。
在石家庄有一个案例借款人宋某通过比对电子签名与本人笔迹,达成证明贷款合同非本人签署。鉴定花费大概在800-2000元之间,若是胜诉的话这笔花费会由责任方承担。
要是你真的被冒用了身份信息,千万别忍气吞声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
你还能够调取贷款资金接收账户的流水登记,看看钱到底到了谁手里。这样能帮助你锁定实际利用人,为后续追责提供依据。
要是贷款被别人拿去用了,那你要按时报警保留所有相关证据,比如贷款合同、转账登记等。
别想着“算了反正不是我花的”,这绝对不行!一旦被认定为“共同借款人”或“担保人”,你或许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依据《民法典》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申请贷款属于违法行为,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赔偿赵先生因信用受损等遭受的亏损。
倘使冒用者伪造收入证明、虚构贷款用途,且骗取的贷款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一般为2万元以上),还将面临刑事处罚。
不要小看这件事它或许会严重作用你的生活,甚至作用你以后买房、买车、找工作等等。
有些人为了帮朋友直接把本身的征信借给别人用。但你知道吗?这样做风险极大!
假使朋友把贷款用于房地产出资等受限制用途,提议先取现再存入另一家银行,避免被银行发现用途违规。
要是朋友不还钱你也要承担还款责任。这不是开玩笑而是法律条例的。
千万不要轻易帮别人贷款,尤其是用你的征信。一旦出事你或许要背锅。
我之前根本没想到本身的征信会被别人用来贷款,更没想到竟然还有法律手段可以维权。现在想想真是后怕。
遇到这类情况千万别慌,要冷静应对积极维权。记住一句话你的征信就是你的脸面千万别让它被别人毁了。
想对大家说一句:保护好本身别让别人拿你的身份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