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种“优惠购机”“宽带优惠”活动,看似让用户得到了实惠,实则暗藏。不少用户在手机套餐、家庭宽带业务过程中,稀里糊涂地了网络小额贷款、预授权冻结等金融业务,直到接到金融公司的债务催收电话或者产生不良征信记录后,才发现自己当初被“套路”了。
所谓的“免费送手机”,实际上是通过信贷方式担保。用户需与运营商、贷款银行签署三方合同,贷款数额通常与手机价值相关。在过程中,业务员往往不会明确告知用户这一操作,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了贷款。
案例:杨女士的父亲在接到业务员电话后,被告知可以免费领取手机并升级家庭宽带。在过程中,原本139元的套餐被更换为199元的套餐,并以免费送手机的名义给老人了36个月分期付款实名制购买额一台手机。老人并不知道,自己实际上签订了一份贷款合同。
为了避免陷入电信行业的套路,用户在业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除了用户自身提高警惕外,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对电信行业的监管力度。对于运营商的不规范行为,应严肃查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套餐送手机背后的贷款陷阱,让不少用户陷入了困境。为了避免被套路,用户需提高警惕,了解合同条款,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电信行业市场秩序。
项目 | 直接购买手机 | 套餐送手机 |
---|---|---|
价格 | 5999元 | “免费” |
话费 | 49元/月 | 139元/月(实际可能更高) |
合约期限 | 无合约 | 24个月或以上 |
大家还看了:
套餐送手机被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