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经常看到“0利息分期”、“先买后付”的广告?2025年这类服务越来越普及,但你知道背后藏着什么吗?
别急着下单。
最近我朋友小王就中招了,他买了一台新手机分12期还每期800块,结果到期时总还款额比原价多了3000多,
你以为是优惠?其实是在花钱买时间。
我问他:“你真的算过吗?”他说:“没我以为是免息。”
依照《2025年中国消费金融报告》,超过60%的使用者在利用分期后,实际支付金额比全款高出15%-30%,
比如一台5000元的笔记本,分12期,每期450元总共要5400元,
这差价不是一点点啊!
有些平台会收取“服务费”或“管控费”,这些钱不显眼但加起来也不少。
我之前用某平台买家电,最后多出700多元全是“手续费”。
别被表面数字骗了。
你得仔细看合同不然吃亏的是你。
商品价格 | 全款 | 分期(12期) |
手机 | 5000元 | 5400元 |
电脑 | 8000元 | 8800元 |
家电 | 3000元 | 3450元 |
你看多出来的钱不是小数目。别以为分期就是便宜其实它是在帮你“借”钱,而不是“省”钱。
许多平台宣传“免息分期”,但其实是“免利息”不等于“免手续费”。
我有个同事买了个,分6期,每期1000元结果最后多收了300元“服务费”,
你以为是免费?其实不是!
此类套路太常见了。
有一次我去商场看到一个姐在试衣间里纠结好久,最后决定分期买。
她跟我说“我想要这件衣服但钱包不够,”
我说:“那你能不能等一等?或找其他方法?”
她叹了口气“我怕错过。”
据我观察2025年分期平台会更“机灵”,比如推出“信用贷+分期”组合产品。
虽然看起来更变通但风险更大。
别被花哨的宣传吸引!
记住借钱不等于省钱。
我以前也和你一样看到“0利息”就心动。后来才发现利息不在账单上而在心里。
现在我会先算清楚再决定要不要分期。
假若你也想省钱先学会控制。
2025年消费更方便了,但风险也更大了,
别被“轻松付款”冲昏头脑,多问一句我真的需要吗?
别等到月底还钱时才后悔。
你的钱应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