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融 > > 正文
20258/2
来源:赖军-无债一身轻

2025必看!贷款买手机背后的省钱秘籍,真像曝光让你避坑!

字体:

2025必看,贷款买手机背后的省钱秘籍,真像曝光让你避坑。

嘿。你还在为最新款手机掏空钱包吗?别傻了。2025年贷款买手机暗藏的“省钱黑科技”,今天一次性给你扒光。

1. 谁没被“免息”忽悠过?

利用贷款买手机漏洞

其实我当年就上过当,手机店小哥笑眯眯:“免息分期月供才三百多。”结果一算多付了快一千块利息!现在想想当时耳朵都被“免息”了,压根没细看合同。2024年调查显示,超六成年轻人分不清“免息”和“免手续费”,这真不是开玩笑。下次再听到“免息”你直接怼回去:“手续费多少?总利息多少?写下来我看看!”

2. 比全款还贵的“零头”

利用贷款买手机漏洞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总写着“原价5999,分期首付1999”?其实这1999=5999÷3啊!商家故意把“3期”写成“首付”,就是为了让你觉得“只掏两千块就能用新机”,我邻居小李去年就被套路了,实际利率高达12.6%比银行贷款还贵!下次看到此类广告你默默拿计算器按一按,别被“零头”晃了眼。

3. 银行APP里的省钱开关

利用贷款买手机漏洞

不过你知道吗?其实银行APP里藏着“省钱开关”!比如招商银行分期选“智能还款”它会自动用你的信用卡余额代还,年化利率能省下3个点!我亲测分期12期能少付将近500块。下次分期前先开启你手机里的银行APP,搜“智能还款”试试看,这比在手机店听销售忽悠强多了。

4. 女朋友都懂的道理

利用贷款买手机漏洞

其实谈恋爱时女生都理解先问清楚“最终价”再决定买不买!我表妹去年买手机硬是让销售算出“分期总价比全款贵15%”的证据才罢休。现在她手机壳上还写着“分期是魔鬼”,记住:无论销售怎么夸“省了多少”,你只问一句话:“全款和分期最终到手价差多少?”

5. 比买菜还会砍价

你敢信吗?手机分期也能“砍价”,上周我在京东分期买手机,客服直接给了100元优惠券!后来才知道618、双11这类节点,分期付款的优惠券比全款还多。现在每次分期我都先去领券中心搜“分期优惠”,

  • 京东分期券
  • 淘宝月付红包
这些都能省!下次付款前先开启购物APP的“我的优惠券”看看。

6. 邻居的“还款”

我楼上的王阿姨更绝她买手机分期,每月还款日自动从余额宝转钱,用活期利息抵消分期利息!虽然一年才省几十块但她说“蚊子腿也是肉啊。”其实现在许多银行分期,假如你有余额宝、零钱通,完全能够设置自动还款,至少能赚点利息补贴

7. 被忽略的“退场费”

不过千万别忘了分期提早还款或许要“退场费”!我同事小张去年,提早还清分期结果多付了800块失约金!现在许多平台写小字“提早还款收取剩余本金的3%”,所以签合同前你一定得问:“提早还清加收多少?”

分期平台提早还款费率
剩余本金1%
京东剩余本金3%

8. 比省钱更要紧的东西

其实有时候比省钱更要紧的,是“不被手机绑架”!我二舅退休后买了分期手机,结果每个月都要算账血压直接飙到160!现在他换回全款买旧款,反而轻松多了,所以你看贷款买手机前先问问自身:“这笔账算起来会不会作用我吃火锅的心情?”

争议焦点年轻人到底该不该贷款?

有人会说“没钱就该贷款体验生活!”但别忘了2024年就有大学生因为手机分期,最后欠下辍学!贷款买手机没错但一定要算清这笔账:你愿意为新款手机多付20%的钱然后每天被还款提示轰炸吗?

2025年最新款手机已经上市了!但你敢信吗?用这些“省钱黑科技”,分期付款居然比全款更实惠!

精彩评论

头像 许峰-债务助手 2025-08-02
不少商店都提供分期付款购买电脑和手机的服务,这是商业领域的常见做法。然而,吴某和杨某通过商店的分期付款业务进行“手机贷款诈骗”,在一年半的时间内骗取约18万元,受害者众多。自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期间,他们共骗取手机贷款金额高达约18万元,众多市民因此受害。近日,芙蓉警方不辞辛劳。
头像 宦勇-经济重生者 2025-08-02
注意分期买手机的这四种骗局 小美 认真生活,认真工作,认真爱自己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现在手机分期消费已经和按揭贷款买房买车一样的平常,并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同时被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漏洞,进而被用来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今天小编汇总了四种手机分期的骗局,希望你在分期业务的时候能帮到你。
头像 廖子涵-法务助理 2025-08-02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消费者看似精明,但往往因卖家报价极具诱惑而陷入陷阱。在与卖家的交流中,骗子可能会故意制造漏洞,但这些消费者却未能察觉,最终成为骗子的目标。一位与买家QQ好友关系长达2年的卖iPhone商家,频繁展示交易图片等动态。近期,买家因计划更换手机而与该商家取得联系,并准备购买一台iPhone。分期付款在消费者眼中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买房子、买汽车、买家具、买电脑手机,甚至旅游等等,都可以用这种消费方式。 这样的方式虽然使购物变得方便,但也存在监管漏洞,这不,有一个叫王林(化名)的业务员勾结他人打起了手机贷款诈骗的“生意”。
【纠错】 【责任编辑:赖军-无债一身轻】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3301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