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在当今金融市场上,部分不良小贷公司通过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宣传、隐蔽的操作手法以及极端的催讨手段,通过“砍头息”的方式逐步将借款人引入债务的漩涡,有时甚至将其推向绝境。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砍头息”的,提升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
黄先生因手头紧,看到了“某分期”APP广告。广告中承诺的低利率、快速吸引了他的注意。当他实际借款时,却发现了一个陷阱。
所谓的“砍头息”,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利息。例如,在某平台借款5000元,但是等资金到账后你会发现,已经被扣除了1200元的手续费,而实际到账的金额为3800元。这1200元虽然被冠以“服务费”“快速审核费”等名头,但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砍头息”。
虽然不能说砍头息的算法是明显违法的,但是从道德契约的角度讲,砍头息的算法有点不厚道,对借款人严重不利。砍头息根据运营主体分类,贷款可分为银行贷款,小贷公司贷款,P2P贷款,民间贷款等。
由于银行和小贷公司业务合规要求比较严,因此砍头息存在的概率很小。如今,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的网贷平台,背后往往都有消费金融公司或银行小贷等资金方支持。
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下,网贷平台所能收取的居间费用实际上并不足以支撑其运营。 为了维持平台的运转,他们不得不寻求其他途径来获取收益,这就导致了一系列变相砍头息的出现。
砍头息,即在实际借贷过程中,出借人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或其他费用,导致借款人实际收到的金额少于合同约定的金额。
如果你遇到了砍头息,首先应该拒绝支付。拒绝贷款的潜在风险包括失去贷款机会,特别是如果贷款金额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一些不合法的贷款机构可能会对拒绝支付中介费或砍头息的客户进行威胁或扰。
贷款金额 | 实际到账金额 | 砍头息 |
---|---|---|
5000元 | 3800元 | 1200元 |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此行为是不合法的。借款不用还?当然不是!即使你遇到了砍头息,你仍然需要还款,但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部部署的“云剑行动”的下,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得以有效遏制。金融监管部门也提出了金融活动必须持牌经营,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
仍有个别助贷平台收取高昂会员费,涉嫌变相砍头息。这些乱象不仅损害了用户权益,更有可能使其面临严峻的法律风险,亟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其运营行为。
借款人在申请小额贷款时,务必要提高警惕,避免陷入砍头息的陷阱。同时也呼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大家还看了:
小贷贷款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