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前两天刷到一条新闻说有个哥们儿从威海坐飞机到重庆就为了打卡重庆金融中心(WFC)的观景台结果被重庆的小吃文化整不会了。飞机刚落地导航直接把他带去了解放碑附近,那叫一个热辣滚烫,各种小吃摊子看得他眼花缭乱。结果呢?想吃辣的怕辣想吃不辣的又找不到,最后饿着肚子爬了WFC,观景台风景是不错但胃里空荡荡的,体验感直接拉胯。这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从威海到重庆这趟跨越千里的旅程,小吃上的"文化冲突"真的太真实了!
威海靠海,小吃偏清淡,海鲜多,调味简单。比如威海的鲅鱼饺子,就是原汁原味,蘸点醋就能吃。再比如糖酥杠子头火烧就是纯粹的麦香,讲究个"实在"。
重庆呢?那可就热闹了!火锅、串串、小面,哪个不是辣到灵魂出窍?就连凉糕都可能有微辣版本。刚从威海来的朋友,面对重庆小吃,基本就是"不是辣就是麻,不是麻就是辣又麻"的三重考验。
我有个朋友从威海来重庆出差,第一天晚上想吃个清淡的,结果导航带他去了洪崖洞,点了个小面,上来就是红油飘香,直接给他辣出了眼泪。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啊!
重庆人把辣分得明明白白:微辣、中辣、特辣、辣。微辣?那可能是加了点油辣椒的"安慰剂"。特辣?那才是重庆人的入门款。辣?那是给外地人下挑战书用的。
有次我带北方朋友去吃火锅服务员问辣度,朋友说"我能吃辣"结果选了中辣。上来一看,锅底红得像要喷火,朋友夹着菜迟迟不敢下锅,最后只吃了点蔬菜。这还是中辣呢!
所以啊,从威海来的朋友,面对重庆小吃,一定一定一定要主动要求"最最最最微辣"!不然真的会怀疑人生。
威海的小吃街,晚上八九点基本就歇业了。重庆呢?凌晨两,小吃摊还在营业是常态。尤其是火锅和串串,通宵营业太正常了。
我表弟从威海来重庆旅游,第一天晚上逛解放碑饿得不行,发现好多小吃店都亮着灯。他以为都能吃结果一问,发现人家是通宵营业的火锅店,不是小吃摊。这误会笑死个人。
所以啊,来重庆玩,想吃小吃别看关门亮灯就冲,得看清楚是不是火锅店。不然饿着肚子回酒店那体验感,啧啧。
威海的小吃街,基本就是一条直线,走过去就行。重庆呢?小吃都在"坡坡坎坎"里,今天还在山顶,明天就到沟底了。
有次我带外地朋友去吃磁器口的小吃,导航带我们七拐八绕,爬了半天坡,最后发现那家店就在我们刚走过的山脚下。这地形,不迷路才怪!
所以啊,来重庆吃小吃要么带个本地人,要么手机导航开到最大声。不然走着走着,可能就走到别的区了。
威海现在基本都用支付宝了。重庆呢?有些老字号小吃店居然还收!尤其是那些藏在巷子里的老店老板可能还没学会扫码支付。
我有个同事来重庆出差,第一天晚上饿得不行,冲进一家看起来很有特色的小吃店,吃完才发现没带,老板又不会用扫码支付。最后只能干看着老板,尴尬得脚趾抠地。
所以啊,来重庆玩,钱包里一定得备点!不然可能就体验一把"吃霸王餐"的尴尬了。
威海下雨天吃碗海鲜疙瘩汤就舒服了。重庆下雨天?吃火锅!没错,就是火锅!
有次我在重庆出差,遇到连绵阴雨,正好路过一家小面店,进去一看里面坐满了人,热气腾腾,吃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老板说重庆下雨天,不吃点热乎的,心里不得劲。
所以啊,来重庆玩,遇到下雨天,别犹豫,直接冲火锅店!保准你吃完一身轻松。
威海话相对好懂。重庆话呢?"要得"、"安逸"、"霸道"这些词,外地人可能要听三遍才能明白。
我有个朋友来重庆旅游,想点个"凉糕"结果用普通话问"要一个凉糕",老板愣了一下,问"要得嘛?要哪个凉糕?"朋友更懵了,最后还是旁边一个本地大哥帮忙翻译,才点上了东西。
所以啊,来重庆吃小吃,要么提前学几句重庆话,要么就比划加写字,不然可能点个辣的回来,自己还不知道。
威海观景,随便吃点海鲜就行。重庆去WFC观景,得讲究点。
选择:解放碑附近的酸辣粉+凉糕。酸辣粉解馋,凉糕解辣,而且不腻,爬WFC不累。
次佳选择:小面。但要注意辣度,不然爬WFC的时候可能要不停找厕所。
最差选择:火锅。吃火锅再去爬WFC,那体验感,一言难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