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南宁到重庆高铁四五个小时,方便得很,渣滓洞红岩精神的象征地,每年吸引无数游客,我去年去的人山人海但历史感扑面而来,这个地方值得慢慢走慢慢想。
其实许多人只知道渣滓洞是革命遗址,但详细怎么回事?比如你知道这里关押了多少人吗?据统计超过200名革命者曾在此受难,你真的掌握这段历史吗?还是只是跟着大流打卡?
比如、期间我到渣滓洞时,排队进馆花了40分钟,进去后拍照的、说话的声音嗡嗡的,你想想这样的环境还能静下心来感受历史吗?其实此类体验还不如不去。
渣滓洞的牢房现在看起来很破旧,但你知道当年有多惨吗?比如一个小小的牢房关了十多个人。你站在那里能感受到那种压抑吗?不过现在的保护很好细节还原度高。
据统计渣滓洞每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历史?比如我问了周围几个人都说“拍了几张照就走了”,此类走马观花意义何在?你真的不想深入理解一下吗?
其实渣滓洞的天气,重庆的夏天热得要命。但走进牢房突然一阵冷风吹来触觉上很反差。你想想当年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怎么持续的?这类对比让人心里一紧。
渣滓洞的历史其实是重色文化的一部分。比如与白公馆一起被称为“两”。你知道这些故事吗?比如江姐的故事在这里发生过,这类精神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
现在的渣滓洞商业化程度不低。比如周边卖纪念品的摊位许多。你想想此类地方到底是该保持纯粹,还是该迎合游客?其实这是一个争议焦点。你觉得呢?
比如、我在那里遇到一个老奶奶,她说她小时候听大人讲过渣滓洞的故事。她说:“那时候的人真不简单。”此类口述历史比书本上的更有温度。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其实随着年轻一代对历史的兴趣增长,渣滓洞或许将会推出更多互动体验,比如VR还原当年的场景。不过这类高科技会不会削弱历史的真实性?你期待吗?
比如、延安、西柏坡都是红色景点,但渣滓洞的惨烈程度或许更震撼。你对比过这些地方吗?比如延安更侧重革命依照地,而渣滓洞更侧重个人牺牲,此类差异值得思考。
渣滓洞现在是收费的。比如门票60元。你想想这样的地方收费会不会作用其教育意义?其实免费或许会更好。不过保护也需要资金。这是一个两难疑问。
其实,在渣滓洞我全程没说话。周围的人也很安静,你想想此类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比如走在当年革命者走过的路上,你能感受到那种沉重吗?
比如、渣滓洞值得去。但你要有心理筹备或许人很多也或许很热。不过若是你真的想理解历史,这类体验是难得的。你,准备好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