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普洱茶制茶白文祥:他的制茶技艺与传承之道是什么?
白文祥云南普洱茶界的人物从年轻时起就一头扎进茶园几十年如一日钻研制茶工艺。他不仅让自家的茶厂声名远扬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弟。不过说到普洱茶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总觉得市面上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有时候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茶喝起来却平平无奇。
我第一次见到白文祥的时候他正坐在院子里晒青毛茶。阳光洒在茶叶上,那绿中带黄的颜色特别诱人。他说:“做茶可不能急就像做人一样。”其实,这话说得容易,但真要做出一款好茶,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据我熟悉,传统普洱茶从采摘到成品,至少得经过36道工序。可现在呢,有些为了赶产量,工序省了一半,味道自然也就差了不少。
有一次我去白文祥家喝茶,他拿出一块本身做的老茶砖让我尝尝。我咬了一口,发现它居然有点像小时候吃的那种硬糖带着一股独到的陈香味。白文祥笑着问我:“你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还会愿意学这个吗?”我一时语塞,确实,现在大家都忙着找工作赚钱,谁还有心思去研究这些复杂的制茶手艺呢?要知道,真正懂茶的人越来越少,这可是个大难题!
记得去年参加一个茶博会,看到一个小伙子正在推销机器压制的普洱茶饼。他滔滔不绝地讲着效率高、成本低的好处,但我心里直摇头。手工制作的茶饼,虽然费时费力但那种微妙的松紧度和香气是机器无法复制的。听白文祥说,他年轻时一天最多只能压几十块茶饼,而现代设备几秒钟就能搞定上百块。这类变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我也不是完全排斥现代化。比如白文祥就告诉我,他后来引进了部分小型机械来辅助生产这样既能保证品质,又能加强效率。但关键在于,这些技术得有人真正懂茶才行。不然的话,再先进的设备也是摆设。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教我泡茶的情景,那时候觉得简单,现在才明白其中的讲究。
前几天我去拜访白文祥,他正在指导几个年轻人学习杀青技巧。看着他们笨拙的动作,我不禁感慨:“你们可别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啊!”不过转念一想,时代总是在进步,只要核心技艺不丢,适当融入新理念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谁能想到几十年前的茶农会用上智能手机下单呢?
白文祥的故事告诉咱们,无论时代怎么样变迁,匠心和耐心始终是最必不可少的。期望有一天,咱们还能端起一杯正宗的普洱茶,感受到那份来自土地的深情厚谊。
大家还看了: